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立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墜腸(疝氣)」及早復位不一定要開刀

大成報/ 2013.11.16 00:00

【大成報記者張立明/雲林報導】

國立成大醫院斗六分院一般外科張純萍醫師指出,「墜腸(疝氣)」及早復位不一定要開刀。該院召開「「墜腸(疝氣)」甘一定愛開刀」記者會,由副院長陳琮琳(圖一左)主持、一般外科張純萍醫師主講時做了上述說明。

張純萍醫師以臨床案例指出,81歲的張先生,是個老菸槍,抽了0大半輩子的菸,近年都有咳嗽的問題。此外,平常也會出現因大便不好解,需要肚子用力的情況;然而最近一個月常在久站或肚子有用力時,覺得「該邊(鼠蹊部─即大腿根部)」鼠蹊部有東西從肚子裡面跑出來,甚至會跑到陰囊處,不過只要躺平不用力,跑出來的東西又會自動消失。

某天晚上,因為肚子悶痛不舒服,晚餐吃不太下而被送至急診,仔細問診後高度懷疑是腹股溝疝氣,又病人表示這次跑出來的東西,已經一整個下午都沒有自行消失。做身體檢查時,發現病人右側有如鴨蛋大小之腹股溝疝氣,初步評估尚無因卡死而腸子有缺血壞死的現象發生,在適當止痛下,由外科醫師行疝氣復位後,持續觀察肚子後續恢復狀況並教導後續應注意事項後,改由門診追蹤。

成大斗六分院一般外科張純萍醫師表示,疝氣泛指身體中的器官由正常的位置經由肌肉壁的缺損而移至其它部位。如俗稱的「墜腸(疝氣─台灣人通稱『大卵芭』)」是因腹內器官因腹壁的缺損或張力不足,再加上腹內壓增加的助力而移位,發生的位置大多於復股溝區、肚臍…等。常見的症狀包括感覺到或摸到膨起,但通常會自行縮回,若有卡住之情況發生,膨出處會有疼痛、腫脹甚至發紅,且會伴隨有腹悶、絞痛、食慾不佳…等。

張醫師更進一步說明,疝氣一旦形成,缺損或張力不足的問題目前無藥物可以使其自行癒合,且隨著時間拉長,缺損通常會越來越大。最令人擔心的是,無論缺損大小,移位的腹內器官(如腸子、網膜、膀胱…等)若如同手指被戒指卡住的情況下,進而會影響血液循環,甚至導致壞死,嚴重可能會引起腹膜炎及其它更嚴重的問題。

若疝氣卡住而無法復位時,進行緊急手術需視卡住部份的狀況來決定術式,有時甚至需兩個傷口、切除部份腸子、無法用人工網膜修補(容易復發)、術後復原久…等問題。張醫師解釋,目前在診斷為疝氣之後,若無其它麻醉的風險或其它因身體因素不適合開刀,一般建議儘早以開刀方式進行疝氣修補術,術後因固定人工網膜的因素,仍會有疼痛感,但一般靠口服藥物即可控制,不影響一般日常生活,術後隔天即可考慮回家休養。

張醫師說,相互比較開刀結果下,還是建議儘早開刀,若無法開刀者則要密切注意後續狀況,一旦再有移位之情況發生,則要立即徒手復位並可考慮穿著針對疝氣特殊設計的內褲,若無法改善須儘快就醫,接受適當的治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