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看問題/甘比亞斷交! 馬英九活路外交 不敵國際現實

NOWnews/ 2013.11.15 00:00

記者呂炯昌/綜合報導

有鑑於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推行「烽火外交」,重創美、中、台關係,台灣更被視為亞太地區的「麻煩製造者」。2008年5月馬英九總統就任之後推行「活路外交」、「外交休兵」,透過低調、消極外交措施,避免刺激北京。不過,甘比亞在2013年11月15日清晨片面宣布與台灣斷交,成為馬政府任內首個與台灣斷交的邦交國,再度驗證台灣外交處境不敵國際現實,活路外交宣告破功。二戰結束之後,歐洲殖民國家勢力衰退,使得非洲各殖民地從民族解放運動中相繼獲得獨立,成為國際社會上的新興國家,為了尋求這些新興國家在聯合國的支持,美、蘇兩大陣營曾積極經營非洲。然而隨著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美國頓失主要競爭對手,認為經營非洲戰略已不符國家利益,外交關注焦點逐漸淡出非洲,轉移至其他地區。1956年5月與大陸與埃及建交,象徵北京勢力進入非洲的開始,但是由於當時大陸勢力尚未壯大,直到冷戰結束後,利用美國外交政策核心離開非洲之際,大舉投入非洲。

大陸在非洲的戰略目的可以歸納為:第一、非洲的石油預估儲量達1350億桶,佔全球總產量的12%。對隨著經濟急速發展,能源需求與日劇增的大陸來說,非洲豐富的能源無疑是解決大陸能援荒的一劑強心針。大陸往往能透過貿易協定、減免外債、經濟援助等措施,擊敗其他競爭對手獲得石油開採合約。第二、在一國一票的聯合國大會中,非洲這個大票倉的選票顯得格外重要。由於過去大陸不像歐美國家曾殖民非洲,不曾給予非洲人民留下太多負面印象,許多非洲領袖也始終認為大陸是第三世界的代言人,這樣的身份使得大陸能夠輕易在聯合國當中取得非洲這些非洲國家的支持。

大陸在非洲的外交意圖一方面是爭取非洲國家在國際議題上的支持;二方面是圍堵台灣外交生存空間,逼迫台灣在外交四面楚歌之際,上談判桌與北京談判。

第三、九一一之後,美國基於反恐與能源利益試圖重返非洲,時任小布希總統特地於2007年2月成立非洲司令部(Africa Command),以便投入更多資源維護美國在非洲利益。不過,此時大陸已經成為非洲最大貿易夥伴與援助國,因此紛紛拒絕美軍非洲司令部在非洲設址的要求,因為就是害怕得罪大陸這個大金主。美軍只得將非洲司令部暫時設置於德國司圖加特。經過20多年經略,大陸不只是非洲最大援助國,非洲大陸處處可見大陸品牌家電,重大公共工程也時常見到大陸的工程公司與勞工在此工作。簡單來說,大陸在非洲的影響力甚至高過美國。澳洲記者約翰·皮爾吉(John Pilger)曾一針見血表示:「大陸在非洲帶來的是修路、建橋、造水壩,美國帶來的卻是無人機!」

由此可知,甘比亞選擇與中華民國斷交,不難理解,只能說國際現實就是如此,就連美國在非洲都難以抗衡大陸,更何況是外交處境與資源薄弱的台灣。馬英九任內不斷吹噓「活路外交」成效,北京其實只是不願好不容易恢復的兩岸關係再度緊張,因此降低挖台灣邦交國的力道,台灣與許多邦交國關係仍是岌岌可危,維基解密洩露的美國外交電文曾指出,巴拿馬曾在2009年尋求與北京建交,但被謝絕。

近來,傳出可能變心的邦交國包括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梵蒂岡等,下一個會跟台灣斷交的邦交國是誰,全世界都在看;而馬政府如何因應可能爆發的斷交潮,更考驗其國安與外交團隊的智慧。

【影音】甘比亞總統府發聲明 將與台灣斷交》》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