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名廚全是男人?時代專題遭批

立報/本報訊 2013.11.14 00:00
【記者李威撰整理報導】最新一期《時代》雜誌的「食神」專題,因為沒有收錄任何一名女性食神,結果引發爭論。有女性廚師認為,《時代》的報導忽略女性不是個案,而是普遍現象。

如果世界頂級餐廳缺少知名女性大廚,問題出在誰身上?究竟是女性不易在餐飲界出頭?還是美食評審、美食節的主辦單位、甚至是媒體將女性給忽略了?

《時代雜誌》編輯霍華德.卓恩(Howard Chua-Eoan)接受《全國老饕》(Eater National)雜誌訪問時表示,如果有廚師談論高檔飲食界的性別問題,我們可以報導;如果有女性廚師談論這個議題,我們也可以報導。但在他看來,媒體不必主動扛起縮小餐飲界性別鴻溝的責任。

卓恩還表示,報導反映出一個殘酷現實:餐飲界仍舊是男性俱樂部。他說,餐飲界不乏傑出女性廚師,但女性結成的網絡,就是沒有比男性結成的網絡堅實。

為平衡 列女廚排行榜

「食神」專題引發爭議之後,其他媒體特別製作女食神的專題報導,像是《飲食大街》(Grub Street)選出世界級的10大女廚;《每日一餐》(The Daily Meal)網站也評選20位女主廚。

但《全國老饕》的編輯富比士(Paula Forbes)認為,獨立的女廚排行榜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因為女廚排行榜即使肯定女性的成就,但終究是以「女性也可以幹得很好」的口吻來彰顯女性。

富比士表示,女廚排行榜並不罕見,「世界最棒的50間餐廳」(World 50 Best Restaurants)組織就曾頒發「世界最佳女廚師」(World's Best Female Chef)獎給義大利的聖汀妮(Nadia Santini)以及西班牙的阿札克(Elena Arzak)。

今年稍早,電視節目主持人、同時也是廚師的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在推特上表示:為何我們需要特別頒發「最佳女廚獎」?他懷疑,這是出於一種「獵奇」(curiosity)的心態,而這個看法確實獲得許多知名女廚的認同。

日前,華裔廚師羅慕娟(Anita Lo)在《紐約時報》上再次提到「獵奇」一字,她寫道:「我們常另外被歸類在女廚的選項──以一種獵奇的方式被呈現,而不是在因為我們的成就而被彰顯。」

然而,廚師雅曼達‧柯亨(Amanda Cohen)有不同看法。她認為,女性在大多數主流獎項未受肯定,所以才需要女性自己的獎項。她認為,媒體創造了惡性循環,媒體忽視女性,而愈是忽略,就越少女性被提名獲獎。

關照女性 恰恰凸顯弱勢

身為媒體人的札克曼(Charlotte Druckman)則反駁柯亨的說法。她在加州大學出版的美食文化學術期刊《烹飪》(Gastronomica)的〈為何沒有偉大的女廚師?〉一文裡提到,如果新聞編輯需要特別關愛女性,等於是鞏固男女廚師之間的落差。

《美食與美酒》(Food & Wine)的編輯達娜•寇文(Dana Cowin)一方面指出,《美食與美酒》每年評選「最佳新廚師」時,數百位被提名者的男女性別比是20:1,參加的女性本來就比較少;另外,編輯前往各地餐廳試吃,看的是才藝,無關性別。

札克曼認為,專門報導女廚不是好方法,而是最糟糕的辦法。在她看來,這不光只女人的問題,而是全面性的問題。新聞報導美食,眼光過於狹隘,導致許多廚師不被看見,女性是如此、非裔美籍的廚師也是如此。札克曼建議,我們應該拓寬廚師的定義,對於美食文化要有更多元的報導。

卓恩表示,《時代》雜誌沒有選出女食神,也是因為不想掉入「女性保障名額」的迷思。但問題始終難以解決:如果不報導女性,性別就難以取得平衡;但特別報導女性,恰恰又凸顯失衡問題確實存在。

(圖說)Describe Hélène法國巴黎女主廚海倫‧達賀茲(Hélène Darroze),圖攝於2007年8月3日。(圖/User:Arnaud 25 & Hélène Darroze提供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