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立報犇報聯播:天下如何為公?

立報/立報犇報聯播 2013.11.14 00:00
天下如何為公?

文/酸檸檬

親愛的E,

  你提到香港的狀況。在台灣的我,亦感覺山雨欲來。

  七月底、八月初週末,台北凱道湧現25萬人白衫大軍,為服兵役受虐致死的洪仲丘追討正義。人們身著白衫,強調背後沒有黨派動員,拒絕被抹藍抹綠。九月,立法院長關說一案,國民黨黨內鬥爭成了台版「竊聽風雲」,當晚新聞收視超過八點檔。去年延燒而來的反馬聲浪,此時沖向臨界點,馬政府的信用似乎就要決堤。九月底,白衫團體以「護憲」為旗號召公民們雙十起義,白衣上街,要求下修公投、罷免、參選的法律門檻,落實直接民權。

  有人說,人民終於超越藍綠的裹脅,公民上街是要奪取社會想像的話語權。有人說,是腐敗的政黨政治、草菅人命的官僚,喚醒了公民意識。也有人說,要健全各種公民團體的連帶,公民社會越強壯,越能制衡暴走的統治集團…。究竟怎麼看待「白衫公民」的出場?

  2013年的今天,人們走上街頭是有理由的。一坪80萬且持續飆漲的房價,使得中產階級的小家庭想像成為兩代人債務繼承;油價飆高而政府毫無對策,物物漲唯獨薪水不漲;品管機關在食物安全的嚴重失守,人們的吃喝拉撒成了戰場;教育市場化導向,人們難以通過教育期待未來;高污染的生活環境,連飲用水都不再是公共資源;非典型勞動比例大幅增加,一份穩當的工作成了奢求…,當最基本的生存權、勞動權都搖搖欲墜,在強大的不確定感之下,民眾將不滿指向執政黨。

  然而,勞動權的縮限、生活領域全面市場化,正是198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全面入侵的直接後果。若民眾僅把自己的出場,認識為一個反抗現階段統治集團的公民社會民主運動,一個深化民主的里程碑,又該如何看待八〇年代民運中,被「政治民主化」所裹脅的「經濟自由化」?三十年來,「代議制」作為台灣民主實踐的核心,可以說被自由主義全盤接收,成為深化新自由主義的媒介。不難發現,民眾切身的要求,如奪回勞動權、改善生存條件等等,並無法通過直選、下修法律門檻、落實憲政得到改變。而「公民監督」、「護憲」口號,反而回過頭稀釋了民眾對於民主形式的質問:民眾權力,被狹隘地自我認識為「投票」,而各種「公民團體」又不夠補充代議制度的不足,因為它們本身,就內在於這個分配機制,其功能僅在於緩衝民眾政治的全面噴發。

  「民眾政治」的想像如此貧困,是因為民主的邊界已被「公民運動」自身所驗證了,看似百花齊放、繁而多元,事實上人們關注「如何出場」的形式,已大大超過了「為什麼出場」的內容。一旦民眾的現身被框定於公民運動的範疇,未能根本地挑戰代議制度的正當性、資本主義的分配機制,未能挑戰憲法所認可的國家性質、社會制度,那麼「護憲」的訴求,只能繼續把政權讓渡給代言的資產階級,「公民」也終淪為「假日公民」。

  重點在於,第一,民眾的出場,不該被同一在「白色」當中、或被統合於「公民」認同之下──若人們感到自己被剝奪,是否能更進一步地「同理」那些被排除於公民身分,更難擁有完整勞動權、人權的移民、移工?出場的市民與青年學生,除了「聲援」工人的鬥爭,是否能自主地認識到「我們就是工人、就是非典雇用者、就是移住勞動者」?

  第二,眼前的鬥爭不在法律層次,而在經濟領域;後者難以彰顯,是因為我們仍舊無法在「民主」的歷史詮釋上,進行徹底的批判與鬥爭。2013年公民運動的窘境,關係到八〇年代結構變革的侷限,而八〇年代的癥結,還在於左翼政治為什麼逐漸在主流光譜上消音了:當下的民主化敘事與八〇年代之間,以及八〇年代自身,和1950年代的台灣左翼民眾運動,以及二戰前後島內外那段風起雲湧的「反帝反殖民」民眾鬥爭之間,早已產生了更為巨大的歷史斷裂。殘編落簡的史觀下,白衫軍於2013年聲援洪的枉死,終未能觸及那個支撐「徵兵制」的東亞冷戰結構。

  這是一個紛擾的初秋,媒體螢光幕之外、熱鬧街頭的僻巷裡,兩件重要事記為人們緊抓住秋陽的尾巴:南韓藝術家洪成潭訪台,以「紀念黃榮燦」之名,舉辦五月光州民眾抗爭版畫展,再次照亮了黃榮燦之墓與那一段紅色歷史;九月十四日,五〇年代台灣省工會新竹鐵路支部案的政治受難者陳傳枝先生過世了,留予後輩一個未竟的願景,一個為了自由、平等、民主而鬥爭的大同世界。「你是在最艱難的地方自由?還是在最安全的時候反抗?」敬愛的朋友,看似民運蜂起的近日,獻予你一段定心語,摘自曹征路的《民主課》:「民主,是知識精英們十分渴望的,民主也是工人農民十分想要的,只是各自的內涵不一樣。精英要的是憲政,是少數人的話語權,工人農民要的是平等,是大眾的話語權。」共勉!

你的好友,L

(本文不代表立報立場)

========================

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

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為雙周刊,全省發行量達1.5萬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

兩岸犇報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

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