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燃燒國球魂 布農部落推社造

立報/本報訊 2013.11.12 00:00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來台東延平鄉打棒球、看鸞山部落「會走路的樹」,成為近年最夯的布農小旅行。文化部12日的記者會上,來了4名紅葉國小、桃源國小的小球員,和延平鄉武陵村、紅葉村、桃源村、鸞山村、永康村的布農部落居民。他們從兩年前開始,透過台灣共同語言——棒球,讓布農文化走出來,成為文化部「社區營造亮點」計畫的代表。

(上圖)夏季布農文化嘉年華6-8月在武陵村及鸞山村舉行,以傳統藝術及合唱音樂呈現布農族核心「自然與人和諧共存」,帶動地方產業興盛。(圖文/姜林佑)

結合在地 5村各有賣點

文化部自100年開始推動為期3年的「社區營造亮點」計畫,包括4處社造文化小鎮與6處社區跨域合作計畫,共投入4千5百萬經費。文化部文化資源司長陳冠甫表示,明年是文化部前身文建會推動社造20週年,未來將針對資源較少的村落,結合學者推動在地村落文化。

趣遊網負責人白志棠兩年前開始和台東延平鄉公所合作,協助規劃一年四季來延平鄉玩的遊程。公所秘書胡武仁坦承,過去延平鄉試圖以文化推動在地產業,成效卻不彰。後來他們發覺大眾不熟悉布農文化,於是改變策略,以紅葉少棒為號召吸引遊客,部落接待家庭提供家中多餘空房給遊客感受布農生活,參與部落體驗活動,帶動地方產業。

▲台東縣延平鄉公所以棒球為火種點亮布農文化原鄉,冬季1-2月用引以為傲的紅葉精神展開紅葉棒球節活動,9-11月則是友誼棒球社區,要打造延平鄉成為世界級文化亮點小鎮。(圖文/姜林佑)

趣遊網將5村特色大致分為:永康村的獵人文化、鸞山村的生態文化、武陵村的布農音樂、桃源村的編織文化等,規劃出春、夏、冬天行程。

親子共織傳統布包

桃源村編織老師阿布絲說,遊客來到「漂流木工作室」,小朋友學習以布農傳統工法編織手掌大的小書包、手機袋,近來更設計出繡有「延平鄉徽」棒球選手造型的後背布包,小朋友參加活動有獎徵答得來的獎品,可以直接裝到背包裡。她笑說,通常小孩織到一半沒耐心,就由家長接手,結果成品變成親子共同完成的織品,格外有意義。

阿布絲說,來到桃源村除了參加編織體驗活動,也販售當地婦女傳統織品,依照遊客家中設計色彩,客製化布農圖騰的桌巾,很受歡迎,更增加居民收入。

體驗把玩弓箭獵槍

永康村獵人代表Long則現場拿著竹製弓箭、竹槍,講解實際玩法。他說,來到永康村的遊客,可以體驗布農獵人如何拿弓箭射鳥、飛鼠,在竹槍裡裝石頭,輕輕一按就可以射得很遠。本身也是鸞山森林解說導覽員的他說,在鸞山村近年開始推廣生態觀光後,遊客親眼目睹森林裡巨大盤根錯節的樹,了解布農族人與大自然的緊密連結,透過觀光,讓遊客了解布農文化。

▲台東縣永康村自101年起文化分工,3-5月以獵人文化舉行傳統射耳祭活動,讓民眾感受原味布農的創新文化產業。(圖文/姜林佑)

延平鄉除了每年1月舉辦「紅葉棒球節」,讓全台46支少棒隊來紅葉國小打棒球,春天則舉行傳統射耳祭,外地遊客走訪5個村落,來趟布農文化小旅行。到了冬天,則由「紅葉棒球友誼聯盟」,帶著當地4個國小的棒球隊員與社區少棒隊成員,到台灣各地打友誼賽。例如今年10月就去了台北、宜蘭,和日僑國小的少棒隊競賽。

白志棠說,透過「社區亮點營造」計畫,由族人自己推展布農文化,讓更多人知道布農文化的特色,不但幫助了部落觀光產業,近年來也慢慢有更多部落青年返鄉,加入社造行列,肯定自己的文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