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科會補助 趣味科普節目3鍍金

立報/本報訊 2013.11.11 00:00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飛鼠會飛是因為「白努利定律」;王羲之的書法能「入木三分」是因為木頭的毛細現象;會飛的蟑螂究竟是公還是母?這一連串的生活科學知識都在今年獲得金鐘獎的科普節目《流言追追追》、《成語賽恩思》和《再探飛鼠部落》中。

(圖說)國科會科普計畫補助公視節目《流言追追追》,獲得今年電視金鐘獎科學節目獎,11日國科會說明補助成果記者會《成語賽恩思》亞里及《流言追追追》小兵(左)、邵庭(右)展開一場空氣流體力學原理的有趣科學實驗比賽。(圖文/姜林佑)

國科會2004年啟動「台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補助以本土題材製播的科學影視內容,截至目前為止共有109個製播案,其中由公視製作的《流言追追追》、《成語賽恩思》以及原金國際出版的《再探飛鼠部落》都奪得今年金鐘獎,為此,國科會11日舉辦記者會,分享喜悅。

用科學解釋原住民生活智慧

隨口唱起由泰雅族語組成的《再探飛鼠部落》主題曲,目前擔任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傅麗玉正是催生該部3D動畫片的重要推手,長期研究國內外原住民的她,一直希望能將泰雅族生活文化透過科學原理解釋,傳播給大眾,她認為,能將深奧的科學理論以及學術成果,化為趣味動畫讓親子共享是非常不可能的事。

《再探飛鼠部落》製作人王世偉15年前從紐約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擔任3D動畫師起家,近年著重製播商業廣告的他因為認識了傅麗玉,決心減少商業製作,投身科普動畫領域。為了製作《飛鼠部落》系列動畫,他承租遊覽車,將動畫員送到山上體驗部落生活,「因為動畫師就是演員,如果動畫師都不懂科學原理、無法體會部落生活,製作的作品會不夠真實。」

「對泰雅人來說,竹槍的製作、如何利用蛇鼠板避免老鼠吃米倉都是他們生活的智慧,而非科學。」《再探飛鼠部落》導演高逸峰說,但從科學角度解釋,泰雅先民將桂竹拿去火烤,產生形變,製成竹槍,好捕獲獵物,其實就蘊含了彈力原理;蛇鼠板彎曲的弧度其實也考量到地心引力和老鼠的身體構造;此外,飛鼠會「飄」是因為快速移動的情況下,身體上下方的空氣產生不同壓力導致。

製作過程中,動畫團隊曾因部落文化和普世社會價值的衝突,在製播內容上有所刪減,高逸峰表示,像獵人頭、未成年飲酒、性別角色等議題,在諮詢泰雅長老意見時,長老通常都會很要求「文化正確性」,不過礙於動畫要給一般兒童觀賞,故事內容還是有些更改。

《成語賽恩思》是一部用科普實驗、學生競賽解釋成語的兒少節目。製作人鄭佳華在一次向小朋友解釋成語「入木三分」故事由來時,被小朋友質疑,因此產生了製作科普節目的想法。

為了解釋「移花接木」,製作團隊實際嫁接瓜果,經過長達4個月觀察,終於拍成10分鐘的電視畫面。為了透過「入木三分」的成語,讓學生深刻了解毛細現象,鄭佳華設計趣味競賽,讓小朋友實地走訪布商,感覺布的紋理。鄭佳華表示,透過實地實驗,學生就能輕易將課堂或PISA考題簡單化,不少家長都詢問DVD的發行日期。

榮獲今年金鐘「科學節目獎」的《流言追追追》主持人邵庭,為了打破坊間流傳的母蟑螂會飛的流言,害怕蟑螂的她必須進入爬滿蟑螂的實驗室,用棉花棒沾起蟑螂,向翅膀吹氣,拍攝過程是一種折磨。另一位主持人班傑則體驗72階刀梯、釘床等器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