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左右看:食安危機反映了什麼問題?

立報/本報訊 2013.11.07 00:00
左看:消費文化與資本利益

台灣近日的大規模食安問題,可說是台灣資本主義社會消費文化與資本利益之惡性循環的縮影。

從經濟生產面來說,摻入化學原料混充天然食材的案例,不僅是食用油而已,原來「菠菜速食麵」、料理米酒、葡萄酒、高粱酒、都是化學合成的傑作。還有高價麵包的天然香精也是如出一轍,攏是假的。

從消費文化面來說,民眾消費需求所要求的是名實如一,而背後的基本飲食價值觀是:沒有人不想以天然食材、自然成分來飲食。如今,居然以化學合成品來假冒天然物,甚至是以政府背書之優良產品標章、台灣第一大食品業知名品牌來行銷這類假冒物,誰能接受呢?

但更深入的說,台灣廠商之所以會持續以化學合成手法添加味料、粉飾賣相,而且是俗俗賣,這又何嘗不是要迎合台灣民眾一貫地要便宜大碗、口味重、賣相佳的消費價值觀呢?在全球生態危機趨勢下,天然食材、自然生機已不斷被污染、耗竭,要吃到真材實料的原味食品,價格就不可低廉。

食品業要求的是薄利多銷、規模經濟的產業,既要迎合消費需求、又要壓低成本,那這些廠商會走上化學合成的冒充生產、再以品牌行銷來賺暴利,就形成今日的惡性循環了。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右看:政府未盡責

近日爆發的大統長基公司食用油,以標示不實,摻入禁用的化學物質混充天然成分,並多次逃避過官方檢驗的事實,已成為台灣社會牽連最廣、影響最深遠的社會與經濟議題。

這違法行徑已是至少長達7年之久的長期現象,而且並非是僅只一家而已,而是台灣食品業龍頭,味全公司,以及其他大食用油廠均購買其價格低得離譜的混充油品,掛上知名品牌後,再以暴利來賣給軍方、學校等大型團體單位、各自助餐廳等,使其間接消費者遍佈全台。

在市場機制裡,除了廠商與消費者兩端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政府第三方;而政府最主要的責任,就是以公權力來維持市場應有的秩序與規範。

以此案為例,政府至少應在兩方面盡其職責:事前能精確地檢驗其生產品質,查核是否標示如實,這是事前的防範;如若廠商道高一尺、摩高一丈地逃避過官方檢驗,則事後的法律重罰則為事後嚇阻。以此來看,政府這兩方面都沒有做好。

政府除了應寬列預算增派人力稽核、提高驗證科技水平外,更應考慮大幅修法,並考慮以公共危險罪、詐欺罪等刑事處罰來科刑處分。如此雙管齊下,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陳安君/大學教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