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熟記808字 中日韓筆談可通

中央商情網/ 2013.11.04 00:00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2013年11月4日電)由中國大陸學界編製的「中日韓共同常用八百漢字表」最近完成,只要熟記其中808個漢字,使用中文、日語與韓語的人士即可透過「筆談」簡單交流。

北京日報報導,「中日韓共同常用八百漢字表」由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主導編製,共歷時3年,人大人文學院與和外語學院也參與了字表研製。

古老的漢字已有3000多年歷史,日本和韓國使用漢字的歷史也超過千年。報導引述紀寶成談話說,研究顯示,掌握了現代漢語中頻率最高的前950個漢字,就可讀懂一般文章的90%。

紀寶成主導的小組比較了大陸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日本的「常用漢字表」和韓國的「教育用基礎漢字」,編製完成了3國共用字表。

報導說,國父孫中山1897年流亡日本時結識了日本友人,兩人雖然語言不通,卻能毫無障礙地「筆談」,借助的就是彼此相熟的漢字。

此外,1980年代,許多日本遊客在中國大陸旅遊時,雖然不會說中文,卻能透過寫紙條的方式,在商店順利購物;到日、韓旅遊的大陸民眾同樣能夠看懂當地招牌上的簡單漢字,這些都源於3國對漢字的熟悉。

字表原本的草案共有800個漢字,最後調整成為808個字。這些漢字在3國的讀音並不相同,但字形和意義大多相似,因為都源於中國的古漢語。

除了形同義近的漢字,中日韓使用的漢字中,有些屬於形同義異類型。例如「太」,在中國現代漢語中主要解釋為「過於、很、高、大」,在日語中代表「粗、胖」,在韓語中則有「大的、最初」等意思。

報導說,這項漢字表的總表已經製作完成,正在補充完善分類表,明年可望正式發表。

字表分為總表和對照表,總表以正體漢字形式列出。對照表中,包括無正簡之分的漢字,約550多個,其中3國寫法相同的漢字占大多數,有540個字左右;還包括有正簡差異的文字,共200多個漢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