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馬習會最終能否順利成行,或者說未來將以何種形式舉行馬習會,當然主要還取決於兩岸雙方的互信程度、善意釋放以及溝通狀況等等,而臺灣方面的意願及考量也至關重要。畢竟臺灣已開始進入選舉季,明年年底就將進行七合一地方選舉,之後就要進入2016年大選的時程。而從臺灣獨特的政治生態及選舉文化來觀察,兩岸議題在選舉時期更為敏感,藍綠各方在操作這個議題上皆相當謹慎,或者說都有各自精密的選舉盤算與政治計較。
對於兩岸而言,馬習會這樣的議題,當然具有極為重要的政治意涵,畢竟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在任領導人首次創歷史紀錄會面的重大政治事件,必然會在兩岸關係史上寫下重重的一筆。它無論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還是對於臺灣社會內部,皆有著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而在目前臺灣社會內部,藍綠兩黨的兩岸政治思維又有著很大程度的對立與衝突。因此,即使馬習會能夠給兩岸和平與穩定帶來非常大的正面能量與加值效應,綠營基本上皆會從負面以及唱衰的角度來看待馬習會,甚至不排除利用馬習會議題來進行選舉的操作,試圖為自己撈得更多的選舉利基。這基本上是未來可以預期的狀況。因為對於綠營而言,除了有意識形態上的考量外,還有基於選舉的現實盤算。
在這種情勢下,從島內藍綠政治攻防以及選舉考量角度出發,必然會使國民黨方面對於未來的馬習會有高度的政治算計和謹慎思考。否則,馬習會不但不會替國民黨和馬英九加分,反而有可能會使國民黨在選舉中陷入更為被動的境地,這當然是藍軍方面需要顧慮之處。
筆者以為,未來如果馬習會能夠順利成行,這當然是兩岸之福。然臺灣執政黨方面在看待馬習會議題上,筆者以為宜抱持務實的期待,切不可抱任何不切實際之幻想。特別是不要過於期待馬習會能否為國民黨和馬英九的民調支持度拉升多少趴。執政黨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畢竟現階段執政黨的民意支持度遠不盡人意,其主要原因還在於目前整個經濟環境不佳,執政黨的施政績效並沒有彰顯出來,特別是臺灣社會多數民眾對執政黨的作為完全無感。而要解決民眾對政府施政無感之困境,除了期待經濟環境好轉之外,更主要的還在於執政黨要端出更多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施政績效才行。因此,只有經濟環境改善,民眾生活好轉,就業形勢變好,才會使民眾對執政黨的作為有感。這才是最應該努力的方向。儘管馬習會固然重要,但馬習會卻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目前執政黨的民怨壓力和被動局面。畢竟馬習會歸到底還是政治議題,雖然能夠提升臺灣民眾一時的興奮感,但民眾的有感歸到底還是要取決於經濟成就所帶來的實惠。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臺灣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在對待馬習會上議題上,皆宜從兩岸和平與和解之大政治高度來看待它,這才是最為健康的心態,也是馬習會的最大效應所在。對於執政黨而言,既然馬習會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就要排除萬難,努力和大陸一道創造條件實現馬習會。而對於在野黨而言,也不宜從選舉之私利來負面操作馬習會議題,而置台海和平穩定不顧,此種作法非但不足取,反而有可能為其未來與大陸之互動增添新的難以癒合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