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電影產業政策及軟體不足》影視專區林立 業者不看好

自由時報/ 2013.10.30 00:00
攝影棚多也沒用 十五.七億恐白花

〔自由時報記者涂鉅旻、郭安家/台北報導〕北投中國電影製片廠將規劃為「台北市影視音產業園區」,有市議員叫好盼帶動地方發展,但也有影像工作者及議員認為,國內攝影棚幾乎都在拍廣告,若電影產業政策及軟體不足,再多攝影棚都沒用,十五.七億元恐怕白花。

目前桃園以北地區已有三大片場包括士林中影、新北影視城、宜蘭武荖坑影視文化產業園區,若加上新莊成功、內湖立達、桃園鴻臣等有十七處大小影棚,中影也有意闢新棚。鴻臣片場不諱言,近兩年有電影投資,大棚才不敷使用,其餘影棚主要拍廣告,但仍擔心幾年後投資減少,電影棚拍片需求不足。一位導演直指,產業政策、平價的燈光及軟體比攝影棚還重要。

不過北市府近日一口氣又推動兩座影視園區,包括內湖五期重劃區的內湖園區,文化局在明年編列廿六億元要向地主財政局購買,未來採取「政府不出資、地上權不分割」的BOT案。現在文化局又編列十五.七億元要向國防部購買一.四公頃的北投中製廠,未來也可能採取BOT或是ROT民間承租整建。

文化局在「台北市影視音產業園區」計畫指出,中製廠基地將以電影及後製中心為主,電視為次,並輔以流行音樂產業與文創的影視旗艦基地,台北市長郝龍斌還列為「新十大建設」。不過北市議員陳政忠說,中影都打算將影視設施變更為商業使用,令人狐疑電影硬體設施是否「供過於求」,若電影產業政策沒有跟上,中製廠十五億元購地預算恐怕白花。

北市議員何志偉也說,已有導演向他透露,中製廠規劃時,文化局根本沒有納入導演意見,北市府自己悶著頭幹,令人擔憂;他看好中製廠發展,也期望改建進度加快,但市府不該只規劃硬體設備,而需和產、官、學合作,帶動相關產業。北市議員歐陽龍則說,他根本沒看到相關預算,無法評論,未來應會要求文化局專案報告。

文化局長:數位產業是趨勢 不怕蓋太多

文化局長劉維公說,原希望國防部能無償撥用中製廠土地或以地易地,但軍方因募兵制須籌措財源;台北市長郝龍斌已裁示,北市府自己購地、自己經營。他說,北投中製廠有兩座大型攝影棚,內湖園區則是小型live攝影棚;台灣正轉型,數位內容產業是未來趨勢,流行音樂、App軟體,或甚至出版業都需要攝影棚,他不怕別人質疑蓋太多,只怕不夠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