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鄱陽湖枯水期 明代古橋露真容

中央社/ 2013.10.26 00:00
(中央社台北26日電)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今天報導,江西省鄱陽湖進入枯水期,位於湖底、長約近3公里的一座明代古石橋也隨之露出真容。

報導說,這座古橋是江西省重點保護文物,修建於明代崇禎年間,總長2930公尺,被譽為大陸「全國最長的湖中石橋」。

這座明代古石橋,橋身全部由花崗石製成,有1100餘個孔,又稱「千眼橋」。這座橋曾是沿湖群眾往來的交通要道。

鄱陽湖是中國大陸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

鄱陽湖是一個季節性變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與枯水期面積、蓄水量、水位差異懸殊。歷史上最高水位曾到22.59公尺,最低水位為5.9公尺。多年平均水位為12.86公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