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丟鞋背後的嚴肅道理

立報/本報訊 2013.10.24 00:00
民眾朝總統丟鞋,似乎有蔓延趨勢,疲於奔命的維安人員更是防不勝防。

值得注意的是,事情演變至此,已經評價兩極。丟鞋者抗議被污名化,聲稱若非陳情無著,馬英九施政民怨連連,何以至此?

當然,也有人和南山人壽副董事長杜英宗持相同看法,「丟鞋,不會讓社會更進步」,因為光靠丟鞋,解決不了問題。

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馬英九會遭遇到四方有鞋伺候的現象,絕不能以「少數人」的「不理性行為」概括,通常冤情壓抑愈嚴重,抗議手段也就愈激烈。這是任何人應有視的基本認識。

話雖如此,我們仍不得不提醒,激進路線有其風險。這是因為,激進是手段而非目的,但在實踐過程中,卻極容易出現「手段取代目的」情形,故激進形式一旦普及化,反而容易讓原先的訴求淪為模糊。

這就是為何朝總統丟鞋的人愈來愈多,甚至形成呼朋引伴的「十面埋伏」,但卻愈來愈少人把問題聯繫到關廠工人困境的緣故。

少數人的激進可以凸顯議題,但當形成風潮,反而會讓議題本身安樂死,這是手段激進化的弔詭。

試想,如果丟鞋只是代表一堆說不清楚的愛與恨,則類似杜英宗的反彈,就不難理解:「有什麼資格,看不爽就丟人鞋子?」

當然,媒體難辭其咎。因為台灣的媒體向來對議題關注少,對花絮著墨多,以致於丟鞋就像跑馬燈一樣,被不斷放大,模糊了更深層的社會爭議。

但這何嘗不也反映了抗議團體的無力困境?

激進手段的最極致就是暴力。但暴力有兩種,一種是有組織的革命;另一種是脫序的打劫暴動,兩者天差地遠。而今,眾人皆可朝總統丟鞋,宛如人人都是「現代荊軻」,但問題恰恰在於,荊軻就算刺秦成功,也無法改朝換代。荊軻不能,刺秦成功也不能。

然而,接二連三的丟鞋,真正感受威脅的不是馬英九,而是資產階級社會。

因為資產階級社會秩序向來靠階層等第來維繫,如果連丟鞋都那麼輕易,連總統都可以成為一般人隨時發洩抗議的對象,則何來「菁英」、「權威」、「專家」、「意見領袖」?如果「半澤直樹」到處都是,而且遍存於街頭、職場、校園……,主流社會的秩序如何維繫?

弱勢團體無力突破、統治階級無能治理,或許會是台灣無可迴避的長期宿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