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兩岸執政當局都正在鋪陳其各自想要達成的兩岸工作政治目標,大陸著重在「如何開啟政治對話與談判」,而台灣方面則側重在推動「建立兩岸常態性的溝通與互動機制」以及「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的互訪會面」。兩者雖非殊途同歸,也未必沒有政治交集,但卻意味著雙方主政者其實都正在努力積累兩岸政治對話開啟的機會與條件,而「馬習會」的搭橋鋪路正是雙方想各自突破的政治窗口。
上海兩岸和平論壇的舉行,雖然無法對兩岸發展發揮「定紛止爭」的政治作用,但經政治折衝後確認的「論壇紀要」臚列出10點共同意見與7點癥結問題,的確也鋪陳出未來兩岸開啟政治對話必須正視面對的政治方向與難題。簡言之,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最重要的政治意義與價值,是在於開啟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機制、探索雙方執政當局與各大重要政黨對兩岸政治議題的思維與主軸、創造兩岸政治對話的有利條件與氣氛以及提供解決兩岸政治難題與歧見的可能解決方法。可以預期,大陸當局配合馬政府「先經後政」的兩岸旋律已經有所更張,「政經並行」的對台號角已經響起,兩岸即將進入一個「準備政治對話」的新時代!
儘管馬總統在國慶談話中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似乎意味著馬總統傾向認同大陸當局對目前兩岸關係定調為「內戰遺留下來的雙方政治對立關係」,而間接否定台灣內部目前主流意見的「兩岸分裂分治關係」,但從兩岸和平論壇中親藍學者對「一中框架」與「中華民國定位」的激烈辯論,以及親綠學者童振源教授力主「兩岸是管轄境內與境外的特殊關係,不是國內關係」、吳榮義董事長的兩岸「兄弟之邦」論調,顯然,紅、藍、綠對兩岸關係的定位與發展,目前仍然是各說各話、各彈各調,並沒有政治交集,毫無共識可言。
因此,兩岸政治對話的準備期,雙方其實都應清楚認知彼此的政治歧見有待長期的努力與溝通,至少也應在尊重差異的情形下進行各種多元的政治對話以化解可能的歧見,以增進雙方的政治互信,解決兩岸的政治難題。
個人認為未來兩岸政治對話的準備工作以及兩岸和平論壇等兩岸研討會首先必須解決下列三大問題,而中國大陸對台思維也須有下列五大調整,才能讓兩岸政治對話的啟動發揮真正的作用與效果。
〈三大問題〉
1、 如何讓大家都能務實面對兩岸政治爭議議題,創造「求同化異」的政治共識與條件。
2、 如何讓國、民兩黨願意正視處理兩岸的政治歧見,創造兩岸開啟政治對話的機會與空間,以解決兩岸的各種政治爭端。
3、 如何讓中國大陸瞭解台灣的民意與民心,能貼近台灣的主流共識意見,以務實面對台灣的政治需求與主張,營造有利兩岸政治對話的氛圍與空間。
〈五大對台政策思維的調整〉
1、 拋棄政治本位及成見,擴大與民進黨的對話與往來交流管道及機制,誠實面對兩岸要開啟政治對話與談判必須爭取民進黨的參與或支持,才能獲得台灣廣大民意的支持及認可。
2、 藉由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機制與平台,創造藍綠消除政治對立僵局的機會與空間,讓台灣內部有利形成「台灣共識」的機會,而不是用政治統戰、分化的手段加深藍綠的政治對立與疑慮,以拉大兩岸政治對話與談判的政治戰略縱深,共同消除兩岸的政治障礙,化解兩岸政治敵意與認同危機,達成兩岸共識機會。
3、 應避免「先下結論製造假性共識輿論及壓力再找人背書」的傳統政治操作手法,尤其對「一中框架」、「一個中國問題」政治爭議的歧見要採取務實面對
的處理,給「中華民國」事實存在有一個定位、一個合理的說法。
4、 大陸當局應深刻體認,「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是台灣民心向背發展最重要的政治與心理障礙,應正視評估以此問題的解決作為促成兩岸終止敵對、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及簽訂和平協議的最重要解決方法。
5、 重視台灣民心,正視台灣積極爭取擴展國際空間的民意,面對台灣人民想要維持現狀、害怕被統一或併吞的心理大陸當局應循序漸進合情合理提出解決兩岸政治障礙的可能方向與融合模式。總之,兩岸是分或合不是靠「以經促政」或「以軍壓政」可以達成,當然也不會是「兵臨城下」「大軍壓境」的政治對話氛圍營造可以竟其功,上海首屆和平論壇的順利落幕,也並非意味著搬到台灣加以複製舉行便可達成相同的政治作用與成效,開啟兩岸政治對話的準備工作還相當漫長,需要時間與雙方主政者調整政治思維與心態,也同時更需要台灣在野黨務實面對問題來加以配合,大家更需要有耐心與政治智慧來共創契機。
我們更衷心期盼未來兩岸政治新局的新挑戰是一個大家願意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新時代,是大家共同拋棄政治成見、實事求是共創新未來的兩岸雙贏局面,則兩岸互利雙贏共榮共生的發展將是大家最樂見到的結果。馬習會不會?已經不是重點,也絕非是解決兩岸政治對話難題的重要關鍵,重要的還是大陸如何掌握並貼近台灣民心的變化,調整對台的思維與心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