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原民藝術家曾秉芳首次個展 「原來是我 」

大成報/ 2013.10.23 00:00
【大成報記者高金次報導】

小時後的夢想,有人常常會看著天空說出偉大的未來,常常會說希望我長大以後要成為眾人仰慕的偉人,或者將來我要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博士、名醫、老師、名模或有太多太多說不完的夢想。但是有一個在都市裡成長的女孩,因為照顧父母親的意念而投考有名的護理專科學校,但入學後的一年開始反悔,學程興趣竟然走向文創藝術,也開始一個大轉彎,一邊學護理一邊學文創藝術,最後整個人開始墜入哲學名人畫專文化藝術等的書本裡,忘了原本的護理心願,全心開始以創作文化藝術奔向天際裡。

 

在都市的水泥叢林裡長大的人,雖然沒有澈底接觸山上青青草原鳥語花香,也聽不到劃破清晨雉雞清脆的啼叫聲,但是那種適應新環境的韌性,讓很多原住民族人會一直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努力學習,最後才知道自己「原」來就是有天份的原住民藝術家,她就是「原來就是我」的創作人曾秉芳(lahok oning)。雖然她缺了那份「原」來的生活環境,在她的成長生活經驗裏,漢人的文化和部落的文化,也漸漸地慢慢地一點一滴的,讓她開始出現了一種混淆不清的矛盾感以及衝突感存留在她心中,但她知道在身體裡流動的是原住民族的血液,是正統原住民父母親所給她的資產,所以她要為這項使命作傳承。

曾秉芳說,人的慾望會因生活環境而開始衍生,人的情感永遠都是串連是環扣,人性是內在的深沉、也是真誠的顯現,人性的善惡,最終都是一體兩面。由於,曾秉芳學生時期曾在護理學院留下難忘的學習過程, 因此,在曾秉芳刻畫的文創藝術裡,人體和圓圈是她作畫的主要題材,將人性用單一的手腳代表不完整的自己和不完整的文化,以及用眼睛嘴巴五官代表生活刺激的承受,用圓的形態代表慾望和情緒。

曾秉芳是一名居住在都市叢林二十多年的年輕原民藝術家,這次,在即將邁入30歲的人生關卡之際,開始反思尋找自己的價值與身份,下定決心,她舉辦了人生畫展中有聲以來的第一次,還將畫展的名稱定為「撒拉午寧 sala oning」,她說,用爸爸和已逝媽媽的母語名字組成,不僅是在追尋感悟,亦是無限感念原生部落的照顧與回饋之意。曾秉芳說,自幼就在蘇澳唸書,也在宜蘭唸國中,因為當時的興趣使然,同時不願加重父親的重擔,才選擇某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後來竟沒有朝護理工作繼續下去,反而是在畫紙和畫布上展現才華。

以油畫見長的原住民藝術家曾秉芳,於十月一日起至十月三十一日止,在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58巷2號溫州街58巷2號~Okey Dokey 咖啡文創空間,舉辦首次個人畫展,並名為「原來是我~撒拉午寧sala oning」,她以新人的姿態,把原住民藝術創作的熱情,展現在愛好藝術創作者的眼前。

曾秉芳表示,過去她也是領人薪水的上班族,在即將邁入30歲之際,面臨人生的迷惑,因此重拾畫筆,改當畫家。她的油畫作品大都以人體見長、圓圈為畫的主要結構,用單一的手腳代表不完整的自己、不完整的文化,用眼睛、嘴巴、五官代表生活刺激的承受,用圓的形態代表慾望和情緒。這次個展中,共展出10件油畫及12件水彩畫作品,她要讓國人能感受到現在的年輕原住民很不一樣,雖然人在都市,但也能創作出很「原」味的靈魂作品。

曾秉芳回憶說,她在孩童時期常在花蓮豐濱鄉的港口村與奶奶一起縫製阿美族傳統服飾,一起唱著原民童謠,然而,回想自己跟身份認同的距離與關係讓她重拾畫筆。在即將舉辦的人生第一次畫展中,展覽名稱特地用了爸爸和已逝媽媽的母語名字組成,不僅是在這個階段中人生的感悟,也是用來表達追思與無限感念部落的照顧與回饋之意。

圖文說明:原民藝術家曾秉芳首次個展 與好友王雅蘭合影(圖上)以及作品之一眼睛(圖下)。 (記者高金次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