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中醫療法 加速骨折復原、減少後遺症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新聞部 2013.10.21 00:00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骨折是臨床常見疾病,骨折導致的肢體局部腫脹、疼痛、活動障礙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如何在手術復位治療後,減輕患處的腫脹、加速骨折癒合、預防關節黏連後遺症,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為此,台南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針對骨折術後復原提供完整療法,望能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任東輝表示,療程不只注重骨折復位外,並秉持整體施治的特點,讓骨折部位的肌肉、肌腱、韌帶、筋膜、關節囊等軟組織同時復原;外敷包紥固定休養,並依病人體質、開立內服中藥以滋養氣血、壯筋續骨。

同時施以針灸、薰蒸、理筋手法治療,並施以衛教,讓病患進行自我復健運動,達到筋骨同治、內外兼顧、調整體質、整體治療的功效。

內服、外敷、針灸、理筋、薰蒸一套療程 內外皆顧完整治療

任東輝醫師指出,大多數骨折術後的人,都可接受中醫的治療方式,內服中藥配合外敷藥、針灸、薰蒸、理筋手法醫治,有癒合快、療程短、功能佳、併發症少的優點。

中醫治療骨折外傷,除了內服中藥、在骨折早期可以外敷「金黃散」約4-5日,可達到清熱、消腫、止痛,消除急性軟組織損傷腫痛的情形;在骨折中、後期可施以針灸、薰洗蒸氣、理筋手法等,針灸是根據患處循經取穴、局部取穴,再視實際情況加上艾粒或電針,能有疏經活絡、理氣活血、消腫止痛、預防肌肉萎縮的功效。

至於薰蒸有溫散寒邪、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增加關節彈性的作用;對於局部組織肥厚、沾黏,患處氣血滯澀所導致的筋肉攣縮、疼痛、活動受限,則施以理筋手法,可達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鬆解沾黏、軟化關節的作用,加速關節恢復原本功能;最後會再外敷祛瘀通絡的藥膏,增強療效。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