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今日名醫》肚子一夜大 他,迷信氣功「按壓」癌轉移肝

NOWnews/ 2013.10.15 00:00
文/魏柏立

肚子一夜大,腹腫、腹痛,健康警訊絕對不能不當一回事。74歲的潘伯伯,前一陣子發現腹部左側腫大,且會疼痛,本身練氣功多年的他,第一時間竟然不是就醫檢查,反而是用手按壓「運氣自療」,巧合的是,每次發痛,一壓就沒事了,沒想到,半年後出現暈眩、排便不順等更嚴重的症狀,在朋友勸說下,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已經罹患大腸直腸癌第四期合併肝轉移。

診間仔細一問,原來潘伯伯早在兩年前就隱隱感覺腹部不適,困擾多時,只是誤以為是一般的腹脹,加上按壓有效,一拖再拖,癌細胞已經一路蔓延開來。

幸好開朗的潘伯伯不畏疾病,依照建議接受手術,順利切除肝轉移部位,術後合併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療,目前病情穩定、控制良好,現在吃得好、睡得好,依舊每天參加社團活動、擔任志工,還計畫帶太太一同赴歐洲旅行。

胃脹、腹痛、猛放屁,事實上,大腸直腸癌5年來連續蟬聯國人癌症排行榜第一名,是發生成長率最高的癌症,不過像潘伯伯這樣,輕忽症狀,或先以非正統療法的民眾也非常多,臨床上,新診斷的大腸直腸癌病患,每5人仍有1人癌細胞已轉移。

過去大腸直腸癌一旦轉移,存活率相當低,但隨著醫學的進步以及標靶、化學治療藥物的發展,目前治療機會是一直在提升的。像標靶藥物除了可提升化療的作用,還有助讓腫瘤縮小後再進行切除手術,副作用又低,病患能夠維持生活品質、正常的社交生活。

以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藥物為例,可以抑制腫瘤內的血管新生,達到「餓死」腫瘤的目的,還能使腫瘤附近的大血管正常化,讓化療藥劑更容易進入腫瘤,達到腫瘤毒殺效益,控制腫瘤的大小。

最難突破的,還是患者常常對開刀、或化療等心懷恐懼,過去門診,就有另一名60歲女性,上大號時疼痛、出血,就醫檢查發現大腸直腸癌三期,應當要進行手術,卻在關鍵時刻退縮,逃避了2年,沒看醫生、也沒追蹤,直到病情再犯才肯回診,乖乖開刀切除腫瘤,並配合使用標靶藥物,目前穩定控制病情至今,直呼幸運還有機會「二次補考」。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治療上的另一福音,則是目前健保一口氣給付了兩種標靶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以及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若有經濟上的考量,第一線可先採用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治療失敗第三線再改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像這樣的使用順序,患者不用自費,可省下百萬元藥費,經濟負擔越小,就能安心持續治療。

大腸直腸癌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高,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大腸癌篩檢,民眾可善加利用;即使癌細胞已經轉移,也不要輕言放棄,目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武器相當多,加上健保支持,有機會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更少的經濟負擔、更好的生活品質。

(本文作者魏柏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文章獲魏柏立醫師授權刊登在NOWnews今日新聞網站上,版權屬作者所有,不得任意轉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