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際環境評論:農業外勞與農地自由化

立報/本報訊 2013.10.14 00:00
■倪世傑

馬英九總統在民國102年國慶演說中表示:「在國際經濟上,我們要做面對自由貿易挑戰的勇者,還是要做躲在保護主義傘下的弱者?」此語其實切中台灣民眾重商主義的心態,也與許信良在1990年代中期倡議的「新興民族」符合若干。也因為台灣民眾一直把開放的島嶼發展幾乎視作當成理所當然,自由貿易vs.保護主義一直不構成台灣的社會分歧來源,媒體所在乎的,仍是鎖定在「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這段話,反映在台灣的經濟國族主義中(economic nationalism),「中國因素」仍舊在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真正有關自由貿易的討論,實如鳳毛麟角。

(上圖)總統馬英九2013年7月10日接受壹電視專訪時表示,台灣與紐西蘭簽署ANZTEC,可讓世人感覺到台灣追求自由貿易的決心,大家對台灣推自由貿易會有信任感。(圖文/中央社)

需要嚴格管制的虛擬商品

我們都知道全球化所指的不只是時空的壓縮(time-space compression),它同時還代表具體化生產活動的全球鏈結化,以及資金、人員與商品流動的漸次放鬆管制化,簡言之,生產要素的流動上自由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資金的流動最快,人員的流動次之,土地則是唯一不能流動的生產要素。然而,根據經濟社會學大家波蘭尼(Karl Polanyi)在《大轉型》中所坦言的:

勞動、土地和資本顯然不是商品;……勞動不過是人類活動的另一個名稱,而人類活動則是與生命本身相輔相成的,它並不是為了銷售而生產出來的,而是因為完全不同的理由而產生,它們不能夠從生活的其他方面脫離出來,被貯存和移動;同樣,土地也不過是自然的另一個名稱,並不是人類生產出來的;最後,真正的貨幣也僅僅是購買力的表徵,它根本不是製造出來的,而是借助銀行或國家財政等機構所衍生出來的東西。勞動、土地和貨幣沒有一樣是為了出售而被製造出來的,因此,倘若把勞動、土地和貨幣描述為商品,那也純粹是一種虛擬的商品。(註1)

在2013年的今天,貨幣這項虛擬商品的禍害已經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得到證明,美國總統歐巴馬於10月所任命的聯邦儲備理事會主席葉連(Janet Yellen)即可見一斑,用師承托賓教授(James Tobin)的人道主義的凱恩斯主義者取代貨幣主義者,意圖遏制金融投機的泡沫。而土地與勞動力,顯然更為複雜,它還涉及了自然、與自然環境經過千百年互動的人類文明,以及異文化之間的衝擊與交流。

農業外勞政策

今年10月,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首度鬆口:「台灣部分農業的確有引進農業外勞的需求,解決農業長期『農工荒』的困境,提升農業競爭力。」根據農委會的計畫,農業外勞的申請以農企業為主,包括育苗、茶葉、蘭花及農產物流中心,之後會擴大到24小時、3班制輪班的酪農、養豬、養羊等畜產業。其實不光是農企業,許多小農也有雇用農業外勞的需求,其實,全台農業地區對農業外勞的需求可說是普遍性問題,而非特殊性的問題。(註2)

同樣的,農企業的發展在台灣不是發展過剩,而是苦於發展不足的問題。但是,台灣農企業的發展與擴張如果建立在引進外勞的基礎上,恐怕效果將適得其反。根據台灣20餘年來外勞政策的發展經驗,幾乎可以斷言,台灣的外勞政策以及不斷冒湧出「本外勞基本薪資脫勾」的呼聲就注定了「產業升級」在台灣會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任務,這是因為在生產要素高度流動的今天,留在台灣的產業所需要的就是廉價勞工,不只是外勞,就連本勞薪資也普遍地壓低了。(註3)所以就這方面來說,農業外勞的引進究竟所欲為何?台灣農企業的發展,如果建立在農業外勞的引進上,而不是生產自動化以及更多的技術投入,吾人對其未來的發展性其實是相當悲觀的。

再者,一般農戶要申請外勞所涉及的管理難度恐怕更高。農產品的生產有其季節性,這與工業化的農業或是農產加工業的工時觀念甚為不同,存在農忙與農閒時期的區分,即便是高勞動密集度的設施農業,也是如此。如果農業外勞純粹農用,就不應該比照家庭監護工的模式,而應與一般台灣勞動民眾等同,存在工作時間與非工作時間的區別,否則,很容易形成血汗農場:白天農雇工、晚上監護工。

職是之故,如果非要引進外籍農雇工,必須確實落實在實質缺工的前提下進行。憲法第15條保障國民的工作權,當前農村仍存在大量農雇工的前提下,農政單位必須主動證明引進農業外勞只能是補充而非替代性質,但過去20年台灣外勞政策著實帶來經濟上的效率低下,不引進為上策;如果非要雇用外籍農雇工,也必須按照《勞基法》相關規定進行農工派遣,確定其勞工與適用勞動三法的身分,以避免家戶農(奴)工體制的形成。(下週續,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註1:Karl Polanyi著,馮鋼、劉陽譯,《大轉型:我們時代的政治與經濟起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頁65。

●註2:〈引進農業外勞 農委會首鬆口〉,中時電子報,2013.10.9。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5/112013100900092.html

●註3:勞委會於9月初公布的勞動統計顯示,近10年我國勞工薪資由2002年的4萬1,530元,上升至2012年的4萬5,888元,10年間名目平均年增率1%,實質薪資則是下降。參見:〈台灣勞工薪資低 最愛儲蓄〉,中國時報,2013.9.10。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9/20130910000379.html

2012年企業願給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為2萬7,505元,願給碩士生起薪則為2萬9,094元,兩者僅差1,589元,「碩士生大學化」趨勢相當明顯。參見:〈新鮮人起薪2.5萬 進入碩士生大學化趨勢〉,蘋果日報,2012.6.8。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20608/126444/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