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馬借黃世銘人頭祭旗

美麗島電子報/藍立弘 2013.10.08 00:00
先看個眾所周知的歷史故事:戰國末期,強秦陸續併吞各國。燕太子丹異想天開的以為殺了秦王,就可免滅國之禍,於是物色了荊軻,幫他進行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問題是,要取信多疑的秦王不易,荊軻思前想後,想起燕國有個秦國逃來的降將樊於期,一直是秦王想除之而後快的人物若能帶上樊將軍人頭,必能示好於秦王,貼近秦王身邊,完成刺殺任務。想到這個「好辦法」的荊軻,即知即行去見樊於期,告知對方自己這個計畫。是對秦王又恨又怕到了極點的樊於期,二話不說,就自盡身亡,奉上自己的項上人頭,「公子獻頭」流傳千古。

馬王相爭一個月有餘,在馬英九總統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得七零八落,也把自己逼到死角;情勢最新發展是,雙方態度都開始軟化,彼此互相「試探」。首先是馬英九接受廣播專訪時,主動「放寬」黨紀處分申訴期,「鼓勵」王金平向國民黨中央申訴的。

接著行政院長江宜樺在馬英九同意後,於立法院與王金平會議室密談,江宜樺當面感謝王金平為議事盡心盡力。馬江陣營接連遞出橄欖枝。接著國民黨宣布不再對王金平的保全黨籍假處分提出抗告,「一天一和解」趨勢明顯,與先前「大是大非」的強硬態度,不啻天壤之別。

只是互信已然破產的雙方,拋接和解的球都極為謹慎。在「申訴程序」部分,若王金平回到黨內程序,向廉能會申訴,不失為讓雙方解套的好途徑。但王金平顯然不確定馬英九的「鼓勵」,是「保證」他不會再被撤銷黨籍,還是藉機在羞辱他一次,因此迄今沒有表態提出申訴。而馬英九也唯恐王金平就算提申訴,還是持續嘴硬不認錯,因此申訴與否,就僵在現狀。

至於「王江會」王金平第一時間,王金平被媒體詢問時,顯然不滿江宜樺主動對外說明「王江會」,因而面有慍色。由此可以看出,王金平一開始顯然定調這是馬英九和江宜樺消費他的舉動,因此對「善意」並不買帳。

直到次日,國民黨聲明不再提抗告,王金平才於隔天發出聲明回應。只是王金平在聲明裡,絕口不提國民黨的「不抗告」,而只是「肯定王江會」。另外,則提出對違法監聽的不滿,並明白要求行政部門對違法監聽的行為,必須有所交代。

政爭演變至此,馬王雙方「最低限度的共識」已經十分明顯。監聽風暴使攻守異位,早在接受專訪時,馬英九就談到絕不寬貸違法監聽,法務部也成立調查小組,調查監聽疏失,可見馬陣營確實有清理檢察總長黃世銘和特偵組的打算,因為不論和戰,司法關說的「大是大非」都必須先清掉黃世銘這個犯錯的尾巴,一方面也可穩固政局,避免更大的政治風暴向自己席捲而來。而王金平的「監聽給交代」,矛頭同樣指向黃世銘,「公子獻頭」似已無法避免。

只是法務部調查報告牛步,外界原本預期上週是法務部公布調查報告的最後期限,但法務部長羅瑩雪7日又強調不會這麼迅速,清理特偵組和黃世銘戰場的速度不如預期,黃世銘更在立法院公開強調不會辭職,馬王「和解」的氛圍似乎可以察覺,卻又難言有實際進度。

再回到荊軻刺秦的故事:結局是刺秦失敗,秦發大軍征燕,諷刺之極的是,這次秦國要求「獻頭」的對象,是當初想出刺秦主意的燕太子丹。馬英九和王金平能否和解尚在未定之天,雖然馬王都想犧牲黃世銘;但馬英九、王金平和黃世銘,誰是荊軻、燕太子丹,誰又是秦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