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給資源給陪伴 助失親兒快樂長大

立報/本報訊 2013.10.07 00:00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扶助失親兒自立的失親兒福利基金會,10年前從育幼院走入民間,協助政府、機構無法觸及的個案。除了提供經濟協助,基金會還藉由社工、心理師的頻繁訪探,開設各種成長營隊,他們認為「陪伴」才能幫助失親家庭走出傷痛,奉獻社會。

(上圖)失親兒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馮玉玲(右起)、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董事長黃寶慧三人7日在北市議會舉行「小星星慈善晚會,給失親兒一個家」行前記者會。(圖文/姜林佑)

1968年成立的「孤兒福利協會」,協助18歲以下,父母雙亡或其中一方過世的孩子已有40年,2007年協會轉型為基金會,從育幼院轉向個案扶助,至今全台服務據點有8個,一共服務5千多位孩子、3千多戶家庭。

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近9年來,台灣喪偶單親家庭從9萬戶成長到11萬2千戶,平均每年成長4千多人。失親兒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馮玉玲表示,很多失親家庭因為房子抵押貸款,日子苦不堪言,卻不符合低收入戶申請資格,無法獲得政府補助,需要民間團體協助。

馮玉玲指出,基金會的個案有7成都是父母因病過世,其中有8成通報時,經濟狀況十分危及,個案一旦確立,首要撥補的就是助學金。基金會最擔憂的就是孩子「失親造成失學」,社工、心理輔導師的介入關心十分重要。

基金會董事長黃寶慧本身就是失親兒,媽媽在她7歲時因婦癌過世,3位哥哥為支撐家庭,北上工作,童年生活只有父親。她說,失親兒歷經親人死亡,容易自卑、對自己沒有信心,甚至產生心理偏差,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基金會除了提供經濟援助,還設計一系列「職業探索課程」,固定每週末帶孩子外出,提供多元職業目標,有時參訪企業,企業家也會分享童年的破碎經驗,建立他們的信心。

基金會發現,失親兒的父親或母親若能走出傷痛,變得堅強,也會使得失親兒變得開朗,因此營隊活動不只提供給失親兒,也提供失親兒家長「上課」。社工部主任陳梅容說,最令基金會開心的就是看到自己扶助的個案孩子打開心房,和身旁的營隊同儕談起自己的失親經歷,勇於面對自身內心深處的傷痛。

去年底,基金會買下了宜蘭五結鄉一塊地,取名為「利澤簡活動中心」,經過一番基礎裝修,目前共有40個房間,可作為營隊、輔導訓練中心、短期接待住宿用途。他們將於11日舉辦「小星星慈善晚會」,現場將拍賣藝術家創作,善款將作為建設活動中心之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