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杯葛之下,江上不了台,求見蘇主席被拒後卻可以和王私會秘談,事後王還稱讚說「這是好的開始」,王更說上不上得了台,藍綠還要繼續協商,一付你們兩個事主協商就好,不管是藍讓步道歉或綠讓步放水,我這公親都不堅持,都OK的態度。真教人見識到王金平旋轉乾坤化險為夷的好本事。
局面變成這樣怪異,是王、馬、藍立委,綠主席、柯五方面各擁實力,各有不同的戰略目標設定,互相衝撞出來的。
開啟戰端的是馬,他任期只剩兩年多,民意滿意度卻不到15%,急著要推動的重大政策又都被國會擋住,再蹉跎下去,他肯定逃不了「台灣最失敗的總統」的「歷史評價」,所以非搬開他認定的大石頭王金平不可。於是訂下了以順暢執政為戰略目標,選擇迅速鍘王做戰略武器,戰術則是借黃世銘和特偵組的手,用竊聽來的電話記錄,以司法關說之名十萬火急進行鍘王大戰,撤銷王國民黨籍。沒想到的是既出手過重不符合比例原則,民意強烈反彈;更沒想到撤銷王國民黨籍案在法院的抗告又連敗兩關,於是,急忙改變戰略目標成為:馬王官司續打以保威嚴、面子,維持核心部隊戰力;但在江王間求和以利施政,這一來鍘王熱戰變成了冷戰。
王是沒人能說得出他意識型態的本土派國民黨員,被鍘後,他的第一戰略目標是保住議長和立委身分,在這目標之下,他必須站穩忠於國民黨立場,並衍生出抗馬但尊馬,抗馬但和江的策略;強調有利國民黨施政,但確保國會尊嚴的平衡作法,堅持反對特偵組監聽國會;淡化自己關說爭議,批濫上訴並否認自己關說。
至於民進黨,一開始戰略受到兩個想像的牽動:
一、「這是王金平難得的歷史機遇期,王應把握時機,帶領至少15-20位立委出走,組成台灣國民黨,讓國民黨變成朝小野大,馬英九實質跛腳」或至少「支持民進黨倒閣,讓馬跛腳」。
二、從柯總召的背信案到柯王關說案都是和扁案一模一樣的政治追殺。在這兩個想定之下,民進黨以馬王惡鬥做基礎轉移擴大為綠聯王以鬥藍,讓事件的主角從馬王變成藍綠,民進黨主席10月1日宣布兩周內將以「倒閣、彈劾、罷免三箭」對付國民黨馬政府,把國民黨內鬥升高到憲政對決。
當鍘王熱戰變成了冷戰,馬等於被迫進入王規劃的戰略戰場中,在馬王之爭中,王己經充分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在這戰場,不意外的話,王將可以把這戰役拖長直到這一屆立委任期結束。
主動發動戰事的馬是無奈地進到王主導的戰略格局中,但民進黨拒絕和馬一樣讓王主導戰場,於是在馬王之戰降溫時,民進黨揚言加大倒馬倒江力道。問題是縱使在馬王熱戰的階段,民進黨的三箭任何一箭射出都不可能使馬江中箭落馬,在馬王冷戰期間就更難了。結果是藍綠雖處在對決的僵局中,但由於王不只不被任何一方收編,甚至就因此詭異地成了藍綠對決時的公親,於是民進黨雖然不情願,更加否認,但實質上也等於被王編入了他主導的戰略戰場中成為他抗馬自保又保黨戰略中的一個側翼。
目前民眾對馬的惡感是達到了頂點,那麼對藍綠之鬥,尤其是對藍綠之鬥衍生的立法院亂象又是怎樣的評價呢?
9月底TVBS民調中心做的民調很可以參考:
立法院開議後民眾對立法院的表現評價是73%不滿意,其中更有41%表示非常不滿意,滿意的只有6%;民眾72%覺得最近一年立法院的運作沒有效率,只有8%覺得有效率。民眾更有52%的同意台灣經濟發展不好,與立法院沒有效率有關,遠高於不同意的比例36%。
民眾是這樣地評價國會,難怪鬥到今天,從民調上看來,國民黨民意支持度固然大挫,民進黨卻也沒有討到便宜,只有王金平這位意外的怪公親突出「和」的精神而在戰略上大獲全勝。
但王勝了就表示台灣就勝了嗎?王把大家引進他主導的戰略戰場中,表示的是大局上和稀泥有餘,突破僵局卻不可能,這一來,大家就得這樣耗到2016,至於2016後又怎樣呢?應該是民進黨執政但會和扁一樣面臨朝小野大,而這個野又比扁時的野更野的機會最大,於是台灣面對的仍然是再虛耗僵持的未來。
藍綠無論在權力上或政策上虛耗僵持都是雙輸,那麼有沒有雙贏的可能,當然有,但朝野必須暫時放棄在權力上或政策上求得必贏的虛幻盤算,而先誠心誠意地承認我們這個權責不明的憲政體制是殘破不堪的,經13年實踐已被證明不止失去吸納社會意見的力量,也無法完成價值選擇形成國家政策平息爭端,體制本身已成為亂源,導致政策空轉發展倒退,將來誰當上了總統誰就將在這體制的支配下,成為失敗的總統然後羞愧無比地下台。有了這覺悟,自然還得進一步共同商議出一個權責分明的,解決僵局的機制犀利的新體制。
修憲難嗎?是的,門檻的確高。但演變到今天,通過法案處理好年金、服貿協議、油電政策等比起修憲就容易嗎?修憲緩不濟急嗎?是的,但年金、服貿協議、油電政策那一個急了就會解決?因此,修憲當然是大工程,要花時間,但大家該考慮到一個公平又犀利可用的體制,本質上是可以讓大家公平獲利的公共財,通過他,朝野只有雙贏沒有誰贏誰輸的問題,相反的年金、服貿協議、油電政策都是結結實實的利益分配問題,輸贏明顯,因此在體制下要得到解決已被證明完全不切實際,已經變得一點也不比修憲容易。
領略了凶險的戰火,分析了政界各路戰略戰術後,更重要的是站在總體台灣立場的戰略,盤點當前最當規劃、最可行、最有用、最實際的,其實是大家原先認為是最難最不實際的修一個權責相符的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