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李登輝執政後期,政府就開始出現赤字預算,我國財政困境10年前已露端倪,陳水扁執政時期大量出售國有土地縮短收支差短,馬政府在2008、2009兩年曾分別編列預算要釋出中華電信、台灣菸酒的股票,但都沒有獲得立院同意,之後4年都沒有再編列釋股預算。
明年歲入少25億元 4年來首見負成長
但由於明年收支差短實在太大,依據行政院通過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來看,支出面被固定的費用所擠滿,稅入面卻不斷下滑,馬政府不得不再度編列621億元的釋股預算。即便如此,明年歲入還是比今年減少了25億元,是4年來首見的負成長。財政收支如此失衡,前所未見,這是何等嚴重的警訊。
公債2016年還款高峰 主政難為無米炊
而2015年募兵制再上路,還要增加好幾百億的支出,公債也將在2016年達到還款高峰;這也意味者,將來無論誰當家,都只有不到3成的預算可以做事。
財政短收必然伴隨著舉債暴增。陳水扁總統8年任內,中央政府舉債增加了1.4兆元;馬總統第一任4年就增加了1.3兆元,今(2013)年為馬政府執政第6年,政府債務仍持續飆高,財政部長張盛和坦言,目前政府舉債上限只剩下2%,若以1年舉債額度新台幣2600億元計算,剩下的可融資額度是2800億元,若全都用舉債因應,只能再用1年。
面對財政困窘 蝕老本另闢蹊徑籌措財源
面對這樣的財政困窘,張盛和仍表示「國家有很多土地、股票,根本很厚實。」就是這樣「蝕老本」的做法,10多年來政府非但不循正道改善財政,不去檢討稅制,不去檢討浮濫支出,反而一再藉由特別預算、非營業基金、釋股、售地另闢蹊徑取得財源。
這些做法短期來看好像是德政,但以長期而言,終將讓台灣經濟社會陷於萬劫不復;歐債危機就是由財政漫延至經濟、勞動市場,應以為鑒。
台灣經濟實力逐年流失,財政危機與日俱增,政府這幾年來的因應思維就是「臨渴掘井」,而從無正本清源之策。台灣選舉政治下,總統4年一任,閣揆任期甚至不到2年,朝野長期對立,政治人物心中「有黨無國」,難以客觀立場言事,政府如果再不正視經濟民生問題,在目前的財政格局下,2016大選年,任何人當選都很難有所作為,恐怕將如連勝文所言「任何人選上都不過是丐幫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