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客家課程公聽 文化技藝不能忘

立報/本報訊 2013.10.02 00:00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立委陳碧涵2日在立法院舉辦「第三學期客家文化技藝課程」公聽會,與會人員包括教育部、文化部、客委會、學校代表與民間表演團體,討論將客家文化技藝深化保存在教育中的方向。

陳碧涵表示,目前本土文化語言教育,語言落實在學校和家庭中已有逐步成效,但任一族群的人文內涵要能延續,必須兼顧各種文化、技藝,以及樂舞語言方面。她說,總統馬英九曾在原住民族政策中提出「第三學期」構想,客家族群也需有資源整合,藉由公聽會討論,讓教育各界代表能進行研議。

公聽會中議題包括「以第三學期方式推動客家文化技藝課程的相關規劃與做法」、「客家文化技藝課程延伸至國中及高中職階段」,以及各部會可投入的資源。

會議中出席的國中校長代表、苗栗三灣國中校長鍾萬煋說,本土語言教育在國小,近幾年落實的成果已可看見,無論在校園或者家庭中,可看到孩子們自然使用各本土語言。但到了國中階段,因本土語言屬於非必修課,如果非屬特別的客庄或原鄉學校,學生難有使用語言的環境,建議校方可在12年國教實施後,讓語言更加生活化。

在「客家文化技藝課程」部分,鍾萬煋說,因三灣為客庄區域,學校擁有資源可結合「文化技藝」,由學校設計教案,帶學生走訪五穀廟、做擂茶、學編織,從產業了解地方文史、學習文化技藝,就是一堂很棒的戶外課。

2日出席的還包括國小校長,包括新北市永和國小校長吳順火、台北市福星國小校長邱豐盛、苗栗西湖國小校長李國海、苗栗外埔國小校長李淑媛;以及台灣客家山歌團團長姜雲玉、山宛然劇團團長黃武山、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副團長黃月雲。

與會的校長代表特別提到,在傳統表演藝術方面,學校若要開課,不一定找得到師資,建議文化部與教育部可再就師培部分儲備人力。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傳藝民俗組專門委員劉麗貞說,目前各級學校教育中的藝術類學習比重,傳統民俗藝術類的課程較少,文化部文資局盼望在教學場域能夠多開正式課程,在未來新上路的12年國教中,讓學生有機會可以在課堂中學習到傳統藝術文化,也能成為能力指標之一。劉麗貞解釋,文資局負責管理的傳統藝術類別包括客家歌謠、舞蹈,布袋戲、歌仔戲,原住民族的八部合音、鼻笛,也在傳統藝術保存範圍內。

教育部代表回應,是否將傳統藝術、客家文化技藝類別列入多元評量能力指標,會請國家教育研究院再研議。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