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名家論壇》夏瑋:行政院長說已加薪了16.5%,你相信嗎?

NOWnews/ 2013.10.01 00:00
文/夏瑋

行政院長說我們從2001以來加薪了16.5%,你相信嗎?

不知道是哪位幕僚提出的說法,把2001年陳菊擔任勞委會主委時的縮短工時,還有2005年開辦勞退新制的政績,都算在馬政府頭上了,變成是這幾年薪資大幅倒退的遁詞。不過,我並不想替扁政府說話,因為台灣薪資低落,確實就是政府帶頭搞出來的,而且藍綠都有份。

首先,是李登輝執政時代的教育部,1994年起,郭姓與吳姓部長任內大力推動「師資培育多元」,開辦教育學程與多所新大學以及技職院校升格,絲毫沒有注意到台灣人口已經出現少子化的問題。當這些新學校與學程的畢業生投入職場後,造成社會新鮮人起薪的第一次大幅摔落。

1999及2000年,大學畢業生起薪三萬五所在多有,台政清交成等知名大學較熱門科系畢業的四萬還算少,但到了2002年,這些新院校的大量大學畢業生投入職場,起薪瞬間跌至兩萬六至八左右。

當時我正在人力銀行任職,先後面試到兩個同班同學,兩位都是2001年某知名大學畢業的,一位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起薪三萬五;過了一年多,他的同學服完兵役後也來應徵,但起薪就只剩下兩萬八,而且,他的同學已經是個可以陪我一起面試新人的小主管了。

過多的大學製造出過多不合職場需要的大學畢業生,這是台灣起薪開始重摔的第一因素,也是最根本的因素。

不幸的是,2000年開始出現了傳產的出走與關廠歇業潮所造成中高齡失業問題。市場上頓時出現許多四、五十歲的人力,這個年齡層必須養家活口,有沉重且急迫的經濟壓力,因此許多人呼應了政府當時說的「先求有、再求好」,投入了加油站、便利商店及速食店的工作當中,而這卻排擠了原本年輕學生的打工機會,在大量人力供給下,廠商自然就不願調整時薪。2001年的加油站夜班時薪約NT$120,十幾年過去了,到現在也還是差不多,甚至可能還更低。

此外,1995年健保與2005年勞退新制開辦,也侵蝕掉民間上班族的薪資。當員工的可能感覺不明顯,每個月扣個幾百一千的勞健保費,大概也只會罵個兩聲。但從雇主的角度看就不一樣了。因為根據投保規定,員工本身只負擔20%,而雇主則要負擔70%,以月薪五萬的人而言,員工本人每月只需負擔勞保費NT$790、健保費NT$745,合計NT$1,535元,但雇主則要負擔每個月NT$5,299的勞健保費。

更可怕的是,勞保費率投保上限只到NT$4萬3,900就封頂,但健保的投保費率一路到NT$18萬2,000都是累進的,換言之,假設以月薪十八萬請一個CEO,那麼光健保費每月就要付約一萬二,而且還要另外提撥6%的勞退新制費用。

注意到了嗎?政府規定的勞健保費與勞退新制其實差不多吃掉你我約一成的月薪,壓縮了老闆們可以加薪的空間,而不是那幾百塊而已。但錢呢?我記得《今周刊》之前有報過有基金經理人坑殺勞保基金的新聞,而且勞保基金還快破產了。

再來是人力派遣的問題,在國外,人力派遣原本是因應短期與低技術的暫時性人力需求,簡單說,就是像農忙時候的採收臨時工、臨時接到大單要趕貨時的作業員、工地的粗工臨時工,或是百貨公司周年慶之類的臨時人力需求,因此用人單位不用負擔勞健保或是勞退新制等等費用,而是由派遣公司負擔。但你也知道,任何制度到了台灣這個「創意無限」的地方,絕對會走樣。

大約十年前我在人力資源界服務的時候,勞委會針對勞動派遣法邀集座談,當時我就提出建議應該是正面表列可以被派遣的職種,否則恐怕有一天連總經理都可能是被派遣的,而且一派就派好幾年,藉此規避勞健保與勞退等費用。果不其然,上周四出刊的《今周刊》就發現有派遣工一做就是六年,更有國營事業的派遣工還能審查工程品質,甚至在公文上簽字蓋章。

誰是使用台灣派遣人力的最大戶?答案就是政府。

根據監察院的資料,僅農委會一個單位就用了2803人,經濟部及轄下單位也用了2433人,教育部及所屬單位也用了破千人,整個行政院所屬機關就有上萬名的派遣工!當政府以採購法當中價格標的方式「把人力當貨品」採購時,壓低價格就變成必然的現象。政府先以低於市價的行情壓一次價,廠商為了標到再壓一次價,一年一約的時間到了,廠商為了得標或是搶標就只好再往下砍價,一年砍一次,而派遣人力的行情就在政府這個最大客戶的殺價下,搞垮台灣的薪資水準。

我說政府啊,你要省錢也不是這樣省的吧!

更可怕的是,從2002年政府陸續開始使用人力派遣後,台灣的臨時性就業者就從7萬人飆升到2012年的57.4萬人,十年增加了50萬人!而據了解,九月六日最新版的「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卻已經開始替政府這個最大派遣客戶量身訂做,既沒有派遣人力的比例上限,更不採正面表列的方式允許特定職種可以派遣,明顯打算替政府及國營事業、民間企業大量運用派遣來「節省成本」大開方便之門。

另外,基本工資的調整也是一個問題。2000年時,基本工資是NT$15,840,當時大學畢業生起薪約NT$35,000,就連國中畢業的工廠作業員也至少要個兩萬五,企業要是出基本工資根本找不到人,當時會在乎基本工資的只有一種行業,外勞仲介業。因為全中華民國只有外勞的薪資是完全用基本工資為基準計算,就算是現在最「流行」的22K,也不是個基本工資的行情。但若是本外勞不脫勾,在供需失衡下,只會讓更多本國勞工變成與外勞一樣的待遇,而對於真正提升薪資水準毫無助益。

而當教育部製造的大學畢業生供給持續擴大,薪資行情一路低落,2008年馬總統當選後,勞委會為了暫時解決社會新鮮人失業問題提出了「22K專案」,原本期待企業再貼個三、五千塊去雇用新人,立意不可謂不好。

然而,有創意的台灣老闆們怎麼會這樣做呢?當企業原本以25K招募社會新鮮人,這時卻有政府幫忙出22K,那當然不用白不用,能用就多用,反正25K跟22K好像也差不多,「應該」還是有人會想做。貼錢?想太多了!而這也從此打造了22K的「官定行情」。

教育部製造失業,勞委會壓低薪資,健保與勞退減低雇主加薪意願,再加上政府各部門濫用派遣,這才是台灣薪資低落的真實成因。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email protected]

〈作者夏瑋,政大外交系畢,資深媒體人,曾任人力銀行發言人、廣播節目主持人、外商公司主管及財經雜誌主管等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