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無毒有機栽種 三峽茶業再現生機

自由時報/ 2013.10.01 00:00
記者謝佳君/專題報導

新北市三峽區生產的茶葉在國內占有一席之地,但三峽茶產業經歷興衰,直到近年政府積極輔導、建立品牌、推廣有機無毒栽作,加上年輕人回流,新觀念與傳統經驗、技術激盪,再次推上新一波高峰。

碧螺春、蜜香紅茶 建品牌拚市場

三峽山區遼闊,各時節生產不同作物,其中,碧螺春、蜜香紅茶等茶產品更是重點推廣項目,近年也打響知名度,建立口碑。

三峽區農會總幹事陳宏文表示,早年到三峽開墾的先民大都來自中國茶鄉福建省安溪縣,三峽位處台北盆地南隅,氣候、丘陵地形等條件都很適合種茶,先民落腳繼續種茶為生,代代相傳,最興盛時期種植面積近三千公頃,目前約有二百五十公頃。

「別看二百五十公頃很少,這已經比谷底的一百多公頃增加許多!」三峽區正全製茶廠收購全三峽八、九成的茶菁,現由第四代李宥陞接手。他說,曾祖父從清末就在中國種茶,後來轉而製茶;六、七○年代三峽種茶業鼎盛時期,製茶廠有三十幾家。

但隨著茶葉價格低落、高經濟作物檳榔的崛起,茶園逐漸被檳榔、竹、柑橘等取代,茶廠也一間間收起來,約民國九十六年時,三峽茶業落入谷底,茶園面積僅剩一百多公頃,茶廠僅存四家。隔年政府即開始大力推動轉作無毒、有機茶葉,政府輔導茶廠,茶廠再輔導、訓練茶農。

年輕人回流 帶進新觀念、新技術

七年級的李宥陞約五年前回到三峽,他肯定也主動配合政府及客戶要求的環境安全衛生等要件,將茶廠從潮濕的水泥地舖上不鏽鋼表面,茶菁萎凋、殺菁、揉捻、解塊、烘乾等步驟也改良為機器標準化操作,維持品質穩定;但他說,改良後投入製茶設備和製茶方式費時、成本也高,製茶多年的父親起初很排斥,經過不斷溝通才取得共識。

李宥陞說,除了茶廠本身的環境衛生外,由於茶葉包裝上寫的是「正全製茶廠」,他們對茶農的要求也很高,訓練並輔導茶農無毒栽種、一場一場申請有機認證,他願意全心投入,因為已經看見茶葉的未來,越來越多檳榔園變回茶園,年輕人也逐漸回流,現在正全製茶廠一年約可製作十幾萬斤的茶乾,並銷往歐盟、美國、日本等。

陳宏文說,先民將青心柑仔茶樹品種帶來台灣,成為三峽的特有品種,而且三峽的環境更適合種植,將青心柑仔種的甘甜表現得淋漓盡致,農會也建立「台灣頂級綠茶三峽碧螺春」品牌,加上有機茶園的推廣,三峽茶產業得以復甦,嶄露曙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