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故宮擴建計畫無共識 居民:改動線即可

立報/本報訊 2013.09.26 00:00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大故宮計畫」26日召開第3次公聽會,故宮與當地居民仍無共識。故宮以巴黎羅浮宮為例,說明擴建故宮接待空間與展覽面積,希望呈現國際級大博物館的氣勢。多位在地居民與故宮退休員工則認為目前館內過度擁擠是動線安排不佳,應朝內部規劃考量,不需花費2百億公帑增建。

台北故宮自民國54年在台北外雙溪建館,經歷5次小規模擴建與增建,由於大批陸客參觀,大排長龍的問題愈趨嚴重,加上館內典藏文物近70萬件,典藏空間不敷使用,原先故宮設計天花板高度不夠,部分巨幅書畫或佛像無法完整瀏覽,總統馬英九於民國99年元旦提出「大故宮計畫」,至今召開多次公聽會與說明會仍無共識。

大故宮計畫將從故宮現址向西延伸至至德園,向東至猴硐溪,往南至外雙溪,基地以士林區至善路二段劃分為15.8公頃的故宮院區與4.8公頃的故宮藝文園區。

由於故宮位於外雙溪山坡地上,許多在地居民擔心佔地16公頃的故宮原址,擴建工程位處河川行水區,一旦下起暴雨,原本容納上游廣大山區洪水的山谷遭開挖,可能造成珍貴文物泡湯。曾於民國64年目睹3名同事因故宮後山山崩遭大石壓死的退休故宮員工林豐松疾呼,不要再往地下挖了,文物好不容易來到台灣,若遭到毀損,故宮就是歷史罪人。

此外,大故宮預計將向下開挖19公尺,民陣士林工作站主任周佳君指出,故宮廣場附近地下水位多約於地表2公尺,士林區地質多黏土層、安山岩塊透水性高,施工完成後地下水位回升,恐造成新館地下室不均勻上浮而產生龜裂滲水。

周佳君認為,故宮提出的3項工法,包括擋土排樁、導區式工法、逆打工法均無法解決此問題。在8月30日舉行的說明會上,故宮曾就因應極端氣候提出逃難地圖,但周佳君反問:「人可以逃難,國寶怎麼逃難?」

故宮回應,關於居民的安全疑慮,由於故宮正館後山坡度較陡,將不開發維持原貌。而有「士林之肺」之稱的至善園也將予以保留。

綠黨中執委張育憬引述曾參觀過故宮的羅浮宮阿布達比分館總規劃Jean-Francois Bodin的話,他曾說,「台北故宮問題不能從形式下手,要以展示動線和空間來改善。」張育憬認為,參觀陸客都圍著肉形石和翠玉白菜,四周自然大排長龍,故宮首要之務是改善參觀動線。

一旦擴建,洪水若帶來災害首當其衝影響鄰近的臨溪里與故宮對面的至善天下社區居民。臨溪里里長郭肇富表示,從故宮旁到釣蝦場都是出水區,已多次氾濫成災,水淹到腰部造成傷亡。他建議故宮做內部改善,保持原貌。至善天下副主委鄭俊堂則抱怨,現在大量遊覽車在至善路迴轉,每天都塞在路口,未來7百萬名遊客湧入故宮,附近交通豈不更糟?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喻肇青認為,故宮現在大到聽不進別人的話,擴建竟然沒有其他替選方案,以羅浮宮為典範,但難道要在台灣蓋一個圓形的小羅浮宮嗎?他呼籲故宮應跟居民溝通,和土地好好對話,「要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博物館,不能僅以羅浮宮的策略與別國比大。」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喻肇青聽完市府報告與地方居民團體說明後,認為故宮擁擠問題在於動線設計不在空間不足,且故宮模仿羅浮宮改變只能顯示台灣設計創意不足,不僅排水問題難解,更不應該以八字沒一撇的捷運建設納入報告,222億預算財務報告也不明確,他建議立院應修法日後國家重大建設讓人民參與會議。(圖文/姜林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