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新加坡拚創新 靠發展藝術課程

立報/本報訊 2013.09.26 00:00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正當美國各學校放棄對藝術課程的贊助,轉而將重心放在核心科目的測驗上時,新加坡這個在數學和科學教育上的領導者,卻轉而把藝術視為增進「創業思考能力」的方式。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周俊如(音譯)從高中時就知道,自己未來要當一位音樂家。但是身為4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他的父母對藝術抱持著新加坡的傳統看法:他們堅持要周俊如找一份穩定的職業。

傳統窠臼:藝術不能當飯吃

「那時真的很瘋狂。他們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什麼。」現在24歲的周俊如表示:「我說的是音樂,又不是吸毒什麼的。這不是我該引以為恥的一件事。」

今年6月,演奏二胡的周俊如從南洋藝術學院畢業。8月他便得到全額獎學金,到北京的中國音樂學院攻讀碩士。他以實力說服父母,現在他的父母相當以他為傲,談起新加坡對藝術教育的接受度和關注越來越高。

死背硬記 只會扼殺創意

在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創新和創意被視為核心教育課程中越來越重要的一環。新加坡之所以擁抱藝術,並非只為了藝術美學的緣故,而是有越來越多人了解到,藝術教育對於新加坡正在發展的創新經濟來說相當重要。

這對過去學校充滿高壓測驗和高度期待的新加坡來說,是個嶄新思惟。一直以來,新加坡一直著重於可用分數計算的技能,以及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課程。

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研究,儘管新加坡在國際測驗的數學項目中總是名列前茅,新加坡在「創業能力」上卻很低分。因此新加坡開始大力推動創新和創業。

換位思考助研發

新加坡科技學院(SIT)校長陳添順提及一個日前發生的例子:2名接受創意數位設計訓練的學生後來進入汽車產業,設計互動式儀表板。

「這顯示出,接受藝術教育的孩子並非只能進入藝術產業。」陳添順表示:「所有產業都需要以不同方式思考的學生,幫助他們設計吸引人的產品。」

由於及早認知到創意和創新的重要,新加坡開啟了所謂的「教少一點,學多一點」政策;這項計畫在學生課表中增添了一些開放時段,讓學生有時間針對一個主題深入思考。

這項政策的目的,是要改變新加坡年輕人擅長的死背硬記和反覆考試的學習方式,轉而著重在課堂互動、個人發言及創新教學法,以增進更多的創造力。

新加坡第一所藝術高中於2008年開始招生,為13歲至18歲的學生提供結合了藝術和學科的課程。截至目前為止的表現相當驚人:去年秋天,這所學校第一個畢業班的學生全數通過了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測驗(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exam),當中還有44%學生排名全球前5%。

政府大力贊助資金也讓所有學校都有辦法開辦專業的藝術課程,同時所有教師也經過訓練,了解藝術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藝術與所有行業相關

艾莉西亞是一位年輕的專業人士,過去曾有幾年廣告業經驗,曾認為自己應該找一份能夠賺大錢的工作。但她後來重返校園學習電影,現在正在經營一個電影培訓計畫。

她認為所有學生都應該接觸藝術,無論他們未來想從事那個行業。她表示:「藝術與人類的關係有關。藝術探討的是人類如何表達、溝通想法和故事、改變既有認知等。這是藝術的功能。你沒辦法在數學或科學中學到這些。它們是截然不同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