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敲開數位世界大門的Dropbox,靈感竟來自一樁衰事?

WIRED.tw/林 克 2013.09.24 00:00

photo: ilamont.com/flickr

Dropbox辦公室盡頭牆上的霓虹標語『就是管用』(just works),註解了這家雲端服務商的創業精神與服務宗旨。

自2009年Dropbox誕生後,上班族再也不用在離開辦公室前把未完成的文件用電子郵件寄給自己、免於經歷重要檔案跟著隨身碟遺失、新進度被舊檔案錯誤覆寫的悲劇,巨大檔案也不必燒成光碟郵寄,或依賴古老的FTP伺服器傳送了。對每個工作者,Dropbox的效率價值無從估量。

「前雲端時代」的一樁典型慘劇催生了Dropbox

2006年十一月,豪斯登(Drew Houston)正準備從波士頓搭長途客運到紐約,在等車的時候,發現自己竟把存有創業計劃的隨身碟遺忘在家裡了。氣結之餘,他也發現數位檔案必須跟隨實體裝置隨身攜帶的風險與荒謬之處。

Dropbox的創辦人暨執行長豪斯登是個MIT名校畢業的科技宅。他崇拜賈伯斯(連穿著風格都很類似),熱愛音樂,在業餘樂團中擔任節奏吉他手。只是當他碰到忘了帶隨身碟,這種在「前雲端時代」履見不鮮的倒霉事,他選擇了動手解決,最終把這個方案變成一門巨大的生意。

在百無聊賴長達四小時的長途巴士上,豪斯登構思了可在每台手持裝置與電腦上自動同步的「神奇檔案夾」,並且寫下了Dropbox應用程式的最初幾行程式碼。

這是個超棒的點子,事後豪斯登回憶,「當開始發想,誰會用到這項服務的時候,我發現答案竟是『每個活人』!」

相形之下,豪斯登遺忘在家沒帶出門,以服務SAT學測考生的舊創業計劃已顯得微不足道;若不是豪斯登的粗心大意,或許他會成為一個成功的補習班老闆,我們也看不到Dropbox了。

意識到Dropbox的無窮潛力,讓它自發表伊始,就不斷吸引了原本為Google、Facebook工作的一干科技A咖投效。在去年底,Python程式語言的發明人凡羅森 (Guido van Rossum)也投入Dropbox帳下。

原本在Google服務的凡羅森敘述Dropbox如何重新點燃了他的熱情,「這個團隊聚集了一群聰明的年青人,合力打造出真正的酷玩意——就像20年前我們一群志同道合的駭客夥伴讓Python更趨完美。」

Dropbox的夢幻工作團隊,連臉書老闆祖克柏都妒羨不已。

強大的用戶基礎讓Dropbox成為大者恆大競爭規則中的微型巨人

在雲端服務市場,Dropbox不乏像是Microsoft (SkyDrive)、Google (Goolge Drive)、Apple (iCloud) 這些手握豐沛資源的競爭對手,論網路硬碟空間與收費標準,它也不是最優惠的;但Dropbox卻是唯一不偏坦任何陣營,真正做到跨越各作業系統與平台,都保持簡單好用的服務供應商。

Dropbox賴以擴張的競爭策略是使用者互相推薦的「口碑」。Dropbox專注改進使用者體驗,使得它能在強敵環伺下,服務滲透率與市佔率還能不斷成長。

今天Dropbox的用戶超過2億,每日處理檔案數量已達數十億之譜,在行動裝置成為市場主流[http://wired.tw/2013/09/04/glass_new_vulnerabilities/index.html]的風潮下,儼然成為網際網路最重要的基礎建設。以此為籌碼,Dropbox也敲開了Apple、Google、Microsoft、Amazon與Facebook的各山頭大門,讓這些巨頭伸手擁抱Dropbox的使用者。

2013年的Dropbox開發商大會DBX上,豪斯登表示Dropbox將同步化的目標從「檔案」拓展到「APP執行狀態」:未來使用者擁有的各種裝置上的應用程式可藉由Dropbox API無縫、即時地同步。例如PC上「憤怒鳥」的遊戲進度,可以隨時由手機接手。

豪斯登在發表會上解釋,「我們推出的,不是更佳的資料同步或功能;只是為了矯正科技的錯誤,邁出重要的一步。」

這番以人性為尊,頗有賈伯斯風格的發言,或許正是Dropbox成功的秘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