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南都發聲:守護「西南風」:大林蒲居住正義

立報/本報訊 2013.09.23 00:00
■李宇軒

中秋佳節,影產工會於大林蒲發行《西南風》社區報,召喚鄉土意識,刊載臨海工業區的故事,如耆老回述:「從小琉球吹來的西南風能帶來一絲清新。」實際也吹起暴風雨前的戰鼓。

因大林蒲居民數次北上抗議,7月底環評初審會議仍通過南星計畫遊艇產業專區(第一期)的開發案,9月底環評大會在即,反對開發者憂心大規模動工後,海岸線將封閉,蔣經國時代十大建設以降石化重工業帶來的健康風險及環境污染問題將更惡化。

高雄市府指出「亞洲豪華遊艇製造專區」攸關城市競爭力,強力行銷政策的過程呈現左派地理學者內爾.史密斯(Neil Smith)提出的不均等發展(uneven development)。

一方面像國道7號,市府所圖的是國家愛台12大建設資金,以海洋產業及港市再造之名,創造如高雄近年「亞洲新灣區」等社會轉型的榮景,文化局及房地產廣告常因此自詡去工業化、縉紳化及文創工程的港灣文化。

另一方面市府積極對工業區土地剝削及南星計畫的絕對擴張,未曾跳脫過往加工出口區經驗中優厚重工業,競逐暴利、債留子孫的開發思維,也多少呼應中央「自由經貿區」去除管制的國家政策。如遊艇案環評後,民進黨籍立委帶著遊艇公會上立院,主張廢除2011年開始對遊艇課徵的奢侈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急著為豪華商務及頂級觀光服務業解套。

作為海洋首都,高雄或許將因遊艇專區而自豪。但像苑裡風車案,當遊艇計畫未顧及在地環境時,工業空間的生產就像隔離政策,使地方呈現當代都市理論中,如美國工業內城、或紐奧良居民因卡崔那颶風被遺棄及被歧視的處境。

扯的是如此除排地方居住權的政策,起因自環評隔離社會文化的背景。來往市府、開發單位及遊說者之間的環評書,像是沒現戡過的實驗室報告。如遊艇案三次環評中,讀不到工業污染的日常真實感受,也不見反省輿論常見國光石化、五輕遷廠等開發案不斷侵擾大林蒲的問題,更無感於官方未曾認真計畫的遷廠或遷村計畫。反而一面倒地輕信開發者提出9成真空的製程保證、空污減量的數據,以及少粉塵及揮發性有機物的抽象數字。

環評如此囿於「專區內基地範圍」的視野,根本失去歷史脈絡的掌握,反映外界對大林蒲的無知與無感。過往國家強力徵收農地,工業居民被隔離海線道路,幾十年茍活在砂石車陰影中,所幸還有西南風吹來的生氣。解決高雄開發至上衍生的都市問題(urban question),何妨從守護這片海岸開始?(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系助理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