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參與第12屆UNPFII:原住民族的健康為集體概念(下)

立報/本報訊 2013.09.19 00:00
■陳襯芙(Iwa)

有些面臨自然災害的原住民族,必須被迫遷離自己的領土,這攸關集體領土權,也影響文化儀式、傳統生活。迫遷之後,我們失去了傳統生產的土地及自然採集的固有領域,造成原住民傳統生活方式的改變。除了物質上的缺乏之外,對部落社會也影響非常大。

在原住民社會中,女性往往是保護和管理自然資源的主要角色,所以自然資源的枯竭對婦女是一種暴力。在某些地區,環境的變遷,使得婦女需要花比從前多1倍的時間方能取得水;如此一來,對婦女健康的影響相當大,也增加了取水過程中的暴力威脅機率,如強暴。在原住民家庭中,婦女是家庭重要的守護者,也是照顧孩子的重要角色,如果能照顧家庭健康的婦女生病了,將影響家庭及整個部落的健康。

此外,在婦女健康方面,常設論壇也將重點放在暴力行為,包括與戰爭有關的暴力和家庭暴力對健康的影響。第3屆論壇會議就原住民婦女的健康權,討論了需優先著力的問題,包括:確保文化適切性的醫療服務的普及;制止強迫絕育和墮胎的做法,因為這可能構成滅絕種族罪;參照原住民族的健康和醫療概念,制定為原住民婦女提供醫療服務的計畫;支持開展全面和社區的初級醫療服務和保健教育,並納入傳統成分,例如使用傳統醫療人員和接生員。

原鄉災後重建及遷村影響婦女健康議題

近年來,台灣原住民偏鄉地區由於氣候的變遷及自然環境的破壞,在每年7、8月的颱風季時,部落族人都面臨相當大的生命危險。在2009年莫拉克八八風災之後,政府將那瑪夏鄉的居民遷出,族人瞬間失去了固有的生活領域。移居到山下生活的族人,需要面對的是更大的經濟壓力及心理壓力,造成許多心理疾病,例如憂鬱症、藥物濫用及自殺,也有許多老人家因生活環境的巨變,健康狀況急劇惡化而辭世。

在啓程赴紐約前,LIMA青年團以多場讀書會的形式進行討論及準備。在讀書會討論中,我們將土地變遷所引起的健康問題焦點放在婦女上。族人遷村後來到都市生活,首先要面臨的是家庭生計的問題,因為都市生活不易,生活所需不能像從前一樣仰賴大自然,生活開銷較大。除了男性需要工作之外,婦女也需要負起家庭經濟,然而在傳統的原住民族社會,婦女也要打理好家庭的大小事;這樣一來,對家庭及部落的責任加重,無形造成婦女身心靈的壓力。

在災後重建的議題裡,較少關注到婦女的健康狀況,但事實上,婦女卻是土地和自然資源遭到破壞時,第一線的受害者。

針對台灣原民婦女的健康議題,LIMA青年團在聯合國參與全球原住民婦女工作小組準備會議時,由團員郭文萱針對婦女健康議題提出以下聲明:「台灣常受自然災害的侵擾,在災後重建的過程,婦女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婦女不僅要照顧家裡,還必須肩負經濟及教育的責任。然而在災後重建的過程,卻極少注意到婦女的心靈健康問題。有些例子中,婦女飽受家庭暴力迫害,我們強烈建議,在災後重建的過程,注重婦女心靈及身體的健康。然而台灣並不是聯合國的會員,我們並不受到聯合國原權宣言(《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的保護,也有其他的國家也跟我們遇到相同的問題,我們強烈建議聯合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在這些因政治因素未受到原權宣言保護的國家,進行全面性的健康調查。」希望可以藉由國際人權的力量,讓飽受自然環境傷害的族人,能夠得到保護。

全球原住民青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自第2屆會議以來,常設論壇一直在努力解決原住民青年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自殺率極高的部分。論壇針對原住民青年自殺的現象及其原因進行調查,其主要的原因是,原住民族青少年面臨主流社會及部落生活雙重邊緣化,缺乏社會支持系統,歧視、殖民、同化及傳統生活方式的消失。這樣的情形在已開發國家相對嚴重,例如在澳洲,原住民青年自殺率高達17.5%;在美國,5至14歲的原住民青少年自殺率,為同年紀非原住民青少年的2.6倍。

論壇鼓勵各國政府採用適合、反應原住民族傳統及文化的方法,努力促進健康,包括心理健康與生理保健。其他建議包括,組織關於預防原住民青年和兒童自殺的政策和防治講座,並召開會議,評估原住民青年自殺的根源,以制定完善的計畫。

然而,這些建議仍在落實中。其中比較特別的預防歧視的方式,是利用媒體的教育功能來轉化一般社會大眾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並強調原住民媒體的教育意義,這是台灣當前原住民媒體和教育最需要的。落實多元文化的互相了解與認識,將對減低原住民青年的心理疾病問題有所助益。

從了解到參與原住民青年健康議題

在行前之初,我們希望提升與會人員對議題的瞭解與呈現,從3月開始,LIMA青年團每2個星期舉行一次讀書會,前2次閱讀的書單為《世界原住民族現況》,筆者負責的部分即為健康議題。在讀書會之前,筆者對健康議題並沒有太多的接觸。

在大學期間,曾參加第9、10屆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舉辦的原住民大專生返鄉服務。當時我們在每週二、四的上午,會到部落的活動中心或教會,陪伴老人家並關心其健康狀況。每個聚會的早上,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是幫老人家量血壓及血糖,並記錄在個人健康記錄表中。有些老人家因為務農的關係會晚到,我們就隨著部落作息,等到老人家大概都到了,由部落的「ina」(女性長輩)或教會志工帶著老人家跳輕快的原住民歌曲,活動身體。

在閱讀有相關健康議題的文章後,才對世界原住民族的健康議題有多一些瞭解,也從其他族群的經驗,對應到現在我們正面臨的健康問題。不論是原鄉地區因土地變遷而導致的健康議題,還是青少年的自殺議題,甚至到部落的健康營造議題,我們清楚知道,參與今年的常設論壇,是讓我們有機會提出問題,並思考未來原住民健康議題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提出方法一起解決問題,營造符合原住民族定義、需求的健康環境。

(作者為卑南族,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團員)

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團員郭文萱(持麥克風者)及胡哲豪(持筆電者)於全球原住民婦女工作小組準備會議上發表聲明稿。(圖文/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

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團員洪簡廷卉,在由外交部紐約經濟文化辦室處舉辦的座談會,分享原住民青年對健康的定義。(圖文/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

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透過不斷討論、即時檢討,確實掌握會議狀況。(圖文/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