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立報犇報聯播:綜觀兩岸關係發展新動態(二)

立報/立報犇報聯播 2013.09.19 00:00
綜觀兩岸關係發展新動態(二)--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時事座談系列二

湯紹成:我想從習近平在習吳會中所提到的「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切入,來談談最近所觀察到的一些變化。例如,菲律賓射殺台灣漁民事件,菲律賓政府藉口和台灣沒有邦交,要請北京出面,但北京並沒有接受。這裡面顯現了什麼樣的改變呢?只要台北的作法能夠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像菲律賓這種事件台北就可以全權處理,不需要經過北京。北京和台北站在同一條線上,這就阻擋了某些有心人士或國家,想利用「一中原則」來挑撥兩岸關係。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發展。

第二點是,吳伯雄提到的國際空間。目前,台灣最希望加入的就是國際民航組織(ICAO)。問題在於,台灣認為如果和北京去談,一個是給,一個是受,好像是不平等的位置,所以它要走它自己的道路。這就把問題搞得更複雜。但是如果我們上升到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來看,那就有新的角度。2016年如果國民黨能夠繼續執政,不但是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個保障,也對中共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目標產生正面的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國民黨所需要的是加分,內政的狀況可能很難加分,但是從外部,在國際空間上是不是能有一些突破?

另外,就謝長廷或民進黨而言,我覺得他們的作法其實就是擴大選舉票源。因為沒有選舉怎麼搞台獨,但如果把台獨的旗幟拉高,又可能拿不到選票。所以它要把台獨旗幟隱藏一下,走所謂的中間路線。重點是2016年要勝選,才能有辦法談後面的事情。2012年的選舉結果是58%對42%,現在大概是一半一半,這樣中間的2、3個百分點就會影響勝敗。

紀欣:我一直關心的是「一中原則」的法理根據。在這次吳習會中,吳伯雄代表馬英九提出「一中架構」,而習進平也提到國共兩黨理應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我覺得這是兩岸關係一個重大的突破,這不只是國共兩黨,而且是兩岸高層共同確認「一個中國框架」是符合兩岸現行法規的客觀事實。

吳伯雄提出「一國兩區」後,大陸雖然沒有正式回應,但在去年哈爾濱第八屆兩岸經貿論壇開幕式上,賈慶林提到:兩岸從各自現行的規定出發,確定一個中國的核心。賈慶林談話最重要的部份就是,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一中框架」,這需要兩岸當局共同的去維護它。今年,馬英九在史丹佛大學的視訊會議中也提出:台灣與大陸不是國與國關係,而是特殊關係,這是憲法與法律規定的,政府必須確保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獨沒有誤解。這對兩岸和平非常重要。馬英九首先必須去做的就是以具體行動來撥亂反正。民心就是反獨促統之本,20年來的文化台獨、去中國化政策,必須在教育、文化政策上有所調整以求正本清源。今後,民間團體更需要監督馬英九政府。

陳福裕:剛剛每位老師的發言,大致上可以歸納出幾個要點:一是、兩岸關係在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沒有撤退之前,想要進入政治協商是有相當的困難的;二是,相對於美國的霸權力量的衰退,中國的和平崛起逐漸成為影響台灣發展的主要因素;這也表現在第三點上: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正在轉變,雖然內部還存在著嚴重的分歧,但不管是作為一種奪權的謀略,還是現實主義的考量,相對於過去頑固化的台獨主張,它還是在變化中的;最後,就是紀欣提出來的,「一中框架」的維護,既要兩岸當局的共同努力,也要依靠人民的力量。

此外,我想補充兩點觀察,提供給各位參考。第一,吳伯雄在七項主張中提出,希望台灣能夠在「一中框架」下,比照兩岸直航、ECFA模式加入「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以避免台灣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被邊緣化。我個人認為,這是國民黨非常重大的戰略轉型。過去,在涉及兩岸經貿整合的議題上,國民黨向來都在「全球化」的架構下,相應的提出一個表面是力求平衡,其實是對抗性的思維,不管是主張和各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或者是加入美國所主導的TPP。這次主動提出在「一中框架」下加入RCEP,意味著國民黨當局放棄自冷戰以來依附在美、日羽翼下的發展戰略,希望比照ECFA模式加入區域經濟一體化,非常值得重視。

第二,最近民進黨在大陸政策的分歧,主要是表現在學運世代與律師世代的政治角力,它的核心價值就是奪權。只有奪回黨內中國政策的制定權,才有可能在2016年大選中奪取政權。黨內新生代力量是有綱有領的,他們想要用「中華民國」來借殻上市,用「實質獨立論」來取代傳統的「住民自決論」,要用「公民民主主義」來取代「族裔民族主義」。也就是說,新生代的中國論述,相對於基本教義派的堅壁清野,多了一份現實主義色彩,意圖在為兩岸政治協商劃上一條紅線的前提下,持續深化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這一方面體現出民進黨新生代的務實主義色彩,但也說明了民進黨在兩岸問題上捉襟見肘的困局。

張麟徵:曉波剛才講兩岸關係就是美國從中作祟,這點我完全同意。可是,美國因素或許不會完全消退,但也不會像過往那樣有力。它有兩個招牌,一個是民主、一個是人權。美國人所說的民主,不管是顏色革命、茉莉花革命,還是現在的埃及等等,證明美國的民主牌在這些地方恐怕是橘逾淮為枳,而且有時是揠苗助長;第二個是人權牌,可是史諾登事件彰顯美國對人權是兩套標準。史諾登戳破了美國很多謊言,不是其他國家在攻擊美國,而是美國蒐集了國內外的情資,不管是敵人還是朋友,哪有尊重人權。我覺得這樣一個國家,越來越會被看破手腳,它的政治影響力會像它的經濟影響力一樣消落。

第二點是服貿協議,「服務貿易協議」對兩岸關係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且對台灣非常有利。因為,我們比較擅長項目像是金融、創新、電子商務,都可以進入大陸,而我們開放給大陸的像印刷、美容等都是非常小的,來台灣也賺不了什麼錢,他們未必有興趣。很多協議都是這樣,就是有取有捨,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要取得的一定是內部多數人的利益,難免少數人就會被交換掉。「服貿協議」的簽訂是立法院授權的,是在ECFA架構下簽訂的,它只要備查即可。可是在輿論的操作下,不僅從備查變成審查,還要逐條表決,這等於是要推翻協議。

王曉波:吳伯雄去大陸是經過馬英九授權的。說實話,「一中框架」和「一中架構」到底有什麼不同,不過是在玩文字遊戲而已。兩岸的問題就是互信不足,或是誠意不夠。「和平協議」並不是大陸先提出來的,是連戰先提出來的,並列入連胡五點共同願景。後來馬英九當主席時還列入國民黨黨綱,在2008年選舉更列入政見,也列入2012年競選連任的黃金10年願景裡面。和平協議那麼好,你為什麼不簽?你說民意不支持,那還放入政見裡,這不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嗎?馬英九的問題其實就是美國的壓力。

民進黨在某個意義來講,台獨的主張或許會分裂,但不會消失,因為消失的條件不會出現。美國是支持台獨的,要民進黨改變,除非它敢切掉美國的外援,以及在台灣的基本教義派的支持。關鍵還是在實力的角逐。中國大陸的和平崛起,解決了近代中國挨打的問題;經濟的發展,解決了近代中國挨餓的問題。現在還沒有解決的是挨罵的問題。這是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你做到什麼程度、做到怎麼好,它還是會嫌你,說你不好。所謂中華民族的復興,除了解決了挨打、挨餓的問題,恐怕還要解決挨罵的問題。如果能解決挨罵的問題,台灣拖延統一、台灣依附美日的正當性就會消退,或者是消除。這個時候,大概才能真正完成兩岸的和平統一。

(本文不代表立報立場)

========================

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

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全省發行量達2萬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

兩岸犇報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

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