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葉錦添的美學傳奇

中央廣播電台/吳琍君 2013.09.17 00:00
2001年以電影「臥虎藏龍」成為首位榮獲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獎」的華人藝術家葉錦添,多年來不斷在各種電影、戲劇擔綱美術與服裝創作,留下多部令人驚艷的作品。近年來他更將觸角延伸到各種跨界的藝術領域,並將他長年在美學創作的靈感泉源,寫成「神行陌路」這本書,讓觀眾一窺這位大師美學創作幕後的傳奇歷程。

◎創作20多年 留下一連串驚豔

從1986年參與第一部電影「英雄本色」的美術與服裝設計開始,就不斷在各種電影及戲劇擔綱美術與服裝創作的葉錦添,20多年來留下了許多令人驚艷的作品,包括電影「赤壁」、「夜宴」,舞臺劇「樓蘭女」、「八月雪」、「長生殿」以及電視劇「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

近年來他更不斷跨界演出,嘗試更寬廣多元的藝術領域,包括舞臺戲劇、場景設計、珠寶設計、空間設計等,作品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時代的容顏」服裝特展、雅典奧運會閉幕典禮和北京奧運會交旗儀式的美術和服裝設計等;日前又完成與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合作的大型舞劇「孔雀」、和8月下旬在國家戲劇院與導演賴聲川合作的「如夢之夢」;以及接下來將在9月20到22日與現代舞大師阿喀郎.汗(Akram Khan)合作,於國家戲劇院演出的舞劇「DESH」擔任視覺藝術總監。

◎認真嚴謹深思 寫下葉錦添傳奇

究竟這位出生於香港,遊走於兩岸三地,並在電影「臥虎藏龍」拿下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獎」及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服裝設計獎」的美學大師,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翻新觀眾的視覺體驗,創作出一件又一件既古典又現代、充滿新東方美學的作品?從與葉錦添合作過的好友那裏,或許可以略窺一二。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表示,雖然她早已久仰葉錦添的大名,但是真正見識到這位大師幕後創作的精神,則是在2010年請葉錦添幫忙為故宮的「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設計一堂景的時候,才大開眼界。

當時是故宮邀請葉錦添在特展的一堂景當中,將宋人生活裡最精緻的面貌,如焚香、畫畫、烹茶等呈現在觀眾面前,於是提供了許多複製的圖片給葉錦添參考,並說明展覽的內容。但對馮明珠來說,做展覽很簡單,就是把要展覽的文物,按照故事線鋪陳起來;沒想到葉錦添是拍電影的,他就想到,這個東西出現了,它怎麼用呢?然後宋人是怎麼喝茶呢?宋人穿什麼衣服喝茶呢?宋人當兩個男士對坐的時候,應該怎麼樣喝茶才是合理呢?當一男一女在喝茶的時候,是不是真如他所拍的電影裡面,小喬跟周瑜之間喝茶的關係?

馮明珠說:『(原音)葉老師講話的聲音平平的,但是他的思緒卻是一環扣一環、一環扣一環、一環扣一環,問得我們都不知道!所以他就告訴我,歷史上怎麼記載,他怎麼去考證,有沒有可能在這個三國志裡面所說的,孔明這個草船借箭?然後打海戰,究竟有多少人能夠上那艘船?那那艘船的載重力夠不夠?聽得我們目瞪口呆!』

此外,馮明珠也發現,葉錦添甚至會利用春節假期到故宮去看一個叫好但不叫座的展覽「商王武丁與后婦好」,為的就是跟漢唐樂府合作的一個表演,實地去研究商王武丁時代的器皿是甚麼樣子?怎麼做?如果復原它,應該怎麼使用?

和葉錦添有十多年交情的前電影資料館館長張靚蓓也提到,葉錦添非常重視細節、每個步驟都不放過,而且非常用功,到誠品書店都是拉著箱子去買書,而且買來的書都會看。

首度與葉錦添合作的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也對葉錦添的認真嚴謹留下深刻的印象。賴聲川指出,由於「如夢之夢」需要的服裝達400多套,他擔心給葉錦添帶來太大的壓力,因此一些台北的場景,他本想請演員自己從家裡帶衣服來,讓葉錦添可以專心設計在過去的上海和法國這些場景的戲服,沒想到葉錦添不肯。

賴聲川說:『(原音)結果發現他、他不肯,他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套服裝,他不放過任何在如夢之夢8個小時的演出中,它的所有的一個服裝的色系。他要從一個比較黑白灰的一個現代,然後慢慢慢慢走入過去的時候,那個顏色是越來越濃、越來越濃,甚至到了30年代的法國的時候是瘋狂的一種色彩。所以400多套服裝,都是一件一件地,然後一個造型一個造型做出來拍照、做出來拍照,一個一個做。』

賴聲川認為,從這件事他很快就認識到葉錦添能夠成功,並非偶然。

◎文化覺醒 開創新東方美學

事實上,在葉錦添獨樹一幟的新東方美學背後,最重要的推力是來自對中國文化的覺醒。葉錦添表示,有感於全球化之後,所有人的記憶越來越相像;全世界都集團化後,連買東西的審美觀也跟著商業化;當所有人喜歡的東西都變得一樣,這個世界也變得越來越平面。因此,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希望找回自己文化的聲音,用自己的語言分享給世界聽。

葉錦添說:『(原音)至少我做一個sample就是說,在這個越來越平面的世界,我們找回我們這些東西,就包括不同的聲音。我的理想是:就每個國家它都有自己的發聲的系統、發聲的平台。所以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講文創,但文創這個東西,它應該是一個文化中心的覺醒,就是你真的去重新講自己的話,分享給世界的人聽。』

遊走於兩岸三地的葉錦添也指出兩岸三地的文創問題。他說,香港把文創當成一種工作,被商業拉著走,沒有享受到文化的樂趣;台灣的創作很有熱情、很真誠,但聲音卻不夠大;至於大陸則是每個人都想做得很大,但卻沒有感情。

他說:『(原音)我覺得香港人他還是把它當成是一個工作來做,但是他們沒有享受到文化的樂趣,這個是很大的問題,所以它永遠都給商業拉著走;另外一個呢,台灣我覺得它的文化很有熱情,但是它用情感來推動自己的,所以變成說呢,它很多時候面對實際的東西,它顯得脆弱,出來很純,但是很難做到那種很大,你懂我的意思嗎?不只符合市場,那個話要講得很大聲啊;然後在大陸呢,就每個人都會有野心,但問題說呢,其實歷史讓他們有好多東西是對自我是陌生的、對感情是陌生的,他不會表達感情。做得很大但沒有感情!』

對葉錦添來說,過去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因此現在寫這本書「神行陌路」,就是希望幫助年輕人理解文化,幫助有心創作的人學習轉化,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他強調,不知道如何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就容易借人家的東西來表達,結果就會變成抄襲;或是沒有表達的慾望,只希望作品賣得出去,也容易變成抄襲。因此,做一名真正的藝術家其實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連有錢人都沒辦法那麼舒服,因為他可以想到甚麼就表達得出來。

或許,在葉錦添寫下的美學傳奇背後,更色彩斑斕的是他對自我文化的深刻追求與省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