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人權教育扎根】口訪實習當志工 挖掘時代記憶

立報/本報訊 2013.09.16 00:00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東華大學歷史系16日簽定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相關課程協議,藉由合作開設課程,將理論實務結合,也透過綠島參訪、口述訪談,將人權教育的種子扎根。

東華大學歷史系系主任陳進金出身歷史科系,1960年雷震事件後,他在1985年大四那年,才第一次聽到「雷震」兩個字,他驚訝竟然在快畢業的時候,才知道有此人物,當時學生了解遠古石器時代,對台灣近代歷史卻如此陌生。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左)與東華大學歷史系系主任陳進金(右)於9月16日下午簽訂白色恐怖時期相關課程開設協議書,未來力圖使學生透過史料與口述歷史的方法深入受難者的生命歷程,讓人權思想於校園裡逐步扎根茁壯。(圖文/楊子磊)

陳進金表示,第一步會有口述歷史課程,先學習訪問理論、技巧學術專業,老師也會在課堂示範口述訪問。戰後台灣史會有白色恐怖、威權體制歷史教學,之後進行實務,在綠島人權園區、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介紹下,訪問受難者長輩,帶著學生到綠島人權園區實地進行口訪、實習,實習之後可以當志工導覽,他期望同學在史學的專業外,也訓練同學有應用歷史的能力。

陳進金說,希望讓學生藉由訪問,體驗、經歷一段無窮的生命史,也許這是一段難過的回憶,但是在生命的過程中,這些記憶是社會前進的力量。未來他更期盼有更多學生為人權努力,也投入白色恐怖歷史研究,還原真相,讓人權理念深化扎根在下一代。

▲白色恐怖受難者黃廣海於1954年時因在書信中批評國民黨被捕,入獄21年,他表示昔為階下囚,今為座上客的生命經驗讓他無限感慨,但他並不怨恨,現在過得很快樂。(圖文/楊子磊)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王逸群主任表示,博物館一直在保存記憶,包括個人、集體累積受苦的時代記憶。他強調,記憶是國家重要基礎、磐石,如果穩固扎實,可以讓未來有願景,記憶如果不完整呈現,未來也將岌岌可危。他希望更多年輕人參與了解這段歷史,也讓大學參與歷史研究,更期望能與北中南東的歷史系合作,在課程研究向下扎根,深入了解台灣近代史的悲慘記憶,學習受難者長輩面對生命無常的堅忍不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