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被指愛蹺課 台生反駁更多元

自由時報/ 2013.09.16 00:00
薛承泰︰兩岸競爭力落差

〔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昨天出席一場教改論壇時表示,少子化與人口老化,使得台灣面臨變革,兩岸大學對比,中國大學上午八點鐘學習已十分活躍,台灣校園則大多是稀稀鬆鬆,兩岸競爭力的落差,恐怕「比一千顆飛彈瞄準台灣還驚悚」,政府應及早思考因應。

教改總體檢論壇昨日舉行十週年紀念活動,前政務委員、台大教授薛承泰受邀演講「少子化和教育發展」,他表示,「如何提升下一代的競爭力」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不是指這一代的競爭力比上一代差,而是希望今天的學生,能跟全世界同齡者有足夠競爭力。

薛承泰表示,民國八十年代教改喊出廣設高中、大學口號,當時高教在學率僅三十%,確有提升空間,但九十年起,學齡人口大幅下降,在學率已達五十%,一○五年大學新生將比現在大減五萬人,即使不再擴充大學,高教也會在一一○年達到完全的升學率。

他說:「學校遲早會退場,但誰希望當第一個宣告失敗?就是很大問題。」現在雖然晚了,還是應該盡早面對處理。

因應少子化壓力,薛承泰認為,競爭力將是重要關鍵。以台灣過去和現在的大學景況相比,早期大學多從早上七時上課,現在則多從九時才開始,而且開學到現在觀察,早上三學分的課,學生卻常只來上兩學分。

他說,但如果早上八點在中國,就算不是北大、清大等名校,二線大學校園也已很活躍,上課、排隊進圖書館,明顯感受到向上求學的態度;反觀台灣早上八點的校園,通常還是空蕩蕩。「兩個場景的對比,甚至比飛彈瞄準我們更來得驚悚。」

他並說,近年來,台灣優秀年輕人並沒減少,但庸庸碌碌的大學生增加,稀釋掉優秀學生,不只是比例,甚至優秀學生的聲音都被稀釋。少子化趨勢加上人口急速老化,將使台灣面臨重大改變,政府應及早因應,提升學生競爭力。

學生︰在校外接觸面更多

但台大歷史系魏同學等部分大學生認為,很多同學也會在八點鐘起床讀書,自己則是早上七點就會先閱讀報章雜誌,兩岸學生對認真的定義或許不同,就算不在學校排隊,但台生閱讀接觸的面向多元,創意能量也更豐富,未必競爭力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