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台南紅球 賞櫻

醫糾訴訟漫長 強制險或可解套

自由時報/ 2013.09.16 00:00
〔自由時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醫師都怕碰到醫糾。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子忻指出,台灣醫糾起訴率、定罪率、賠償率不高,訴訟程序卻很漫長,建議可參考英國,以類似強制險的作法,讓小額案件快速獲得補償。

訴訟程序要8到10年 過程很磨人

醫勞盟成立滿一週年,昨舉行學術研討會暨會員大會。研究醫糾十年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子忻提出報告指出,台灣醫糾訴訟平均起訴率六%,定罪率約二到十%,判賠的約二%,但訴訟程序平均要八到十年,當中光是醫療鑑定就得兩、三年。醫師都討厭醫糾,不是因容易變成罪犯,而是調查過程太擾民,加上台灣常見以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醫師擔心判賠金額過高且可能判刑,面臨極大壓力。

林子忻認為,健保不能只保病人、不保醫師。英國實施十年的「小額無過失賠償計畫」可供借鏡,從英國健保每年提撥一到三%做為基金。英國人口約是台灣四倍,每年約六千件醫糾賠償或訴訟案件,該計畫針對因醫療造成傷害、金額小於台幣一百八十萬者進行理賠,透過專家認定因果關係並快速補償。

林子忻表示,這種類似「強制險」作法,除能減輕醫師個人負擔,獲賠案件也增加。推估台灣每年醫糾賠償至多需兩百億元,若從健保讓兩千萬人分擔,平均每人一年約出一千元,若由全國四萬名醫師分擔,則每人約需付五十萬。

借鏡英國 透過健保快速補償小額案件

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表示,目前醫糾補償草案有關補償金,健保、醫院醫師、政府的負擔比例,在立院還沒共識。全民健保署發言人蔡魯則認為,如果民眾願意負擔,樂觀其成。

台灣醫改會研究員張雅婷表示,醫療疏失可分系統疏失、個人疏失,在社會大眾對醫糾強制險財源達成共識前,建議各醫院可先自辦院內的醫糾保險。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