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基因修復不全致癌 找到關鍵之鑰

自由時報/ 2013.09.13 00:00
〔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學者觀察到許多癌細胞基因排序混亂,推論可能與基因修復不完全有關。台灣大學與中研院團隊耗時三年研究,確認Pif1解旋酶在基因修復過程扮演關鍵角色,可能有助藥物開發與癌症治療,這項重要研究也登上《Nature(自然)》期刊。

Pif1解旋酶正常存在 就能有效修復

根據衛生福利部去年統計資料,平均每十二分二秒,就有國人因惡性腫瘤過世。台大生化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冀宏源與研究團隊從生化學角度切入研究,發現遺傳學還無法解釋的基因修復機制。

冀宏源說明,當細胞基因受損後修復不完全,就可能導致疾病,這也可能是癌症細胞生成原因之一。

為了找出Pif1解旋酶的關鍵影響力,冀宏源與團隊成員利用十三種重組蛋白質進行同源重組實驗,結果發現,只要Pif1解旋酶正常存在,原本受損斷裂的DNA雙股螺旋就能較有效地修復。

冀宏源以汽車舉例,大家都知道若拿掉引擎等零件,車子就不會跑,但引擎、輪胎、傳動軸等零件間彼此關係為何?一定得把零件拆出車外重組測試,才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同源重組實驗就好比該過程,團隊從中萃取出十三種高度純化的重組蛋白,進而確認Pif1解旋酶的影響力。

但要萃取出十三種高度純化重組蛋白並不容易,團隊經常得在四度C低溫的冷房待上一天,耗時二到三週才能成功萃取出一種高度純化的重組蛋白。這也是全球首度用遺傳學與生化學方式,證實Pif1解旋酶如何參與基因修復機制。

冀宏源也說,目前是在酵母菌中實驗,未來希望進行動物與臨床實驗,期待以後能應用於篩選抗癌藥物,或研發標靶新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