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儲值卡商品爭相問市 小額交易難撼信用卡

卡優新聞網/林惠琴 2013.09.12 00:00

自今(2013)年以來,「塑膠貨幣」市場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除了信用卡外,銀行業者積極發展Debit卡(金融卡),外加高發行量的icash獲金管會核准跨通路使用,市場傳出信用卡時代過去,儲值卡時代來臨的雜音。事實上,受到起步晚、交易金額小的影響,儲值卡恐怕仍難撼動信用卡地位、獨自撐起一片天。

檢視今年以來「支付卡片」的發展趨勢,先是15家「悠遊家族」的銀行成員,全數表態陸續發行連結帳戶扣款的「悠遊Debit卡」,接著與電子商務連動性強的第三方支付,暫不開放刷卡儲值,以及7-11發行的icash,獲得金管會核准支援跨通路付款,導致信用卡擴展上受到威脅。

許多投資專家認為,傳統社會中,父母經常耳提面命「有多少就用多少」的金錢觀念,因此「量入為出」是許多家庭奉行的理財原則。然而,在銀行爭相端出好康回饋下,不少人養成「先消費再還款」的刷卡消費習慣,但「卡債風暴」過後,信用卡優惠日益「縮水」,消費者辦卡誘因減少,進而轉向擁抱儲值消費工具。

確實,在信用卡市場日漸飽和的情況下,銀行業者除了瞄準金字塔頂端的消費族群,推行頂級卡外,並積極與Visa、MasterCard或JCB合作,發行連結帳戶扣款的Debit卡,全力搶攻財力門檻未「達陣」,或是擔憂刷卡消費超支,而遲遲不辦卡的潛力族群,甚至結合悠遊卡的功能,提高民眾申辦意願。

雖然類似產品相繼問市,但不代表民眾的接受速度與銀行業者的推卡速度成正比,以原先金融機構看好的悠遊Debit卡為例,發卡成效就不如預期,不少上市好幾個月後,仍未突破1萬張大關。再以在台布局長達約13年的Visa Debit卡來看,也遲至去(2012)年才衝破1,000萬張,相對於信用卡的發卡速度著實慢許多。

而且不論是Debit卡,或是類似icash的現金儲值卡,均屬於小額消費,因此成交金額相對信用卡是「小巫見大巫」。根據金管會的資料顯示,今年7月包含悠遊卡在內的電子票證消費金額共計368.5億元,遠低於同期信用卡的1,639億元,Visa Debit卡自2011年至2012年間一年的簽帳金額更只有380億元。

很明顯地,在信用卡市場成熟的台灣,要轉移民眾的支付習慣是一條很漫長的路。面對多元化支付工具如雨後春筍冒出,信用卡專家認為,信用卡仍將是「支付工具」的霸主,甚至icash未來很有可能與銀行推出自動儲值的聯名信用卡,藉以加速市場滲透率與擴大交易金額。不過,Debit卡或儲值卡的小額消費性質,對於日常生活仍有其需要性與便利性,還是具有發展的潛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