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高市委託日光少女歌劇團 紀錄片「日光再現」

台灣好新聞/ 2013.09.11 00:00
記者郭文君/高雄報導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託製作的「日光少女歌劇團」紀錄片,片中以日光少女歌劇團創辦者羅木生、經營者董錦鳳、以及日光培養出來一代又一代的團員們為紀錄對象,表達團員在歌仔戲技藝上之紮實功夫與深厚情感。

九月十日召集日光老團員約二十名,還有二十多名舊日光團員當觀眾,於文化中心至善廳重新演出當年轟動一時的「鑽石夜叉」、「三進士」等經典劇碼。(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九月十日日光召集老團員約二十名,包括黃錦鳳、鄒秀珍、陳素貞、蔣玉梅等演員,還有二十多名舊日光團員當觀眾,於文化中心至善廳重新演出當年轟動一時的「鑽石夜叉」、「三進士」等經典劇碼。

為慶賀有如親生母親般的老闆娘董錦鳳八十三歲大壽,這段於至善廳舞台上再現日光當年盛況的演出,也將做為紀錄片其中重要的段落,並隱喻出本片主旨,也就是技藝傳承與情感流現。

在台灣歌仔戲史上有著「北拱樂,南日光」美譽的高雄「日光歌劇團」,創團至今已跨越將近三分之二個世紀。羅木生團長於昭和十一年(1936)左右頂下「大興社」,改名「日光」歌劇團。

1945年後遷往高雄。1951年以後,該團藉由演出形式的改變,譬如在歌仔戲表演之外,加入歌舞、曲藝、特技及魔術等表演節目,以少女歌劇團為號召並聘請專家編寫劇本,以良好的票房及口碑在全台各大戲院打響知名度。當時高雄市的新高、港都、大舞台、高雄、新寶及天華等戲院是該團經常演出的地點,演出座無虛席,興盛時期成員約達九十人左右。

1961年,獲頒省府教育廳頒發「優良劇團」獎狀,逐漸由一團擴充為四團。爾後電視媒體出現使內台歌仔戲嚴重受擊,漸走下坡。該團為力挽頹勢,除求新求變,製作大型歌仔戲吸引觀眾外,並於1969年購置全套錄音設備,採錄音方式演出,繼續活躍於內台。並與陳澄三之「拱樂社」並立為當時兩大錄音團。

1971年左右,進入外台時期,擴增至五團。挾在內台演出的優勢,每月仍可演出二十餘天。而後受到外台電影的衝擊,為增加競爭能力,加入歌舞劇穿插於歌仔戲中,也曾轟動一時。

1991年以後,逐漸縮小經營規模,然而日光歌劇團的成員遍及台南、高雄各個歌仔戲團,開枝散葉。歷經內、外台時期的日光歌劇團,在全台各地烙印精彩豐富的表演藝術光影,也為高雄留下珍貴的歷史見證。

更多:台灣好新聞:http://yam.taiwanhot.ne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