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Apple與Google「生態系統」交戰,消費者恐成受害者

WIRED.tw/林 克 2013.09.09 00:00

photo:ezhikoff/flickr

古希臘悲劇作家艾斯庫羅斯(Aeschylus)曾說,「當戰爭開打,真相常是第一批犧牲者。」當行動裝置的兩巨頭,Apple與Google間燃起戰火時,產生的戰難受害者,不是製造商也不是通路商,反而是因競爭激烈,彷彿得利的消費者權益。

以往,Apple體質上是家硬體製造商,也兼為自家機器開發軟體,Google專心於雲端服務,對於硬體不感興趣;但隨著商業模式由以往的通路戰、價格戰移轉到垂直整合一條龍的軟、硬體、雲端、內容供應通路「生態系統」總體戰的層次,原本涇渭分明的兩方於是開始互踩地盤。

即使是技術上完全可行,鏖戰的雙方卻因為敵對的政治理由設下壁壘,迫使同時使用Google雲端服務與iOS硬體的消費者承受大打折扣的使用者體驗。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因為智慧行動裝置與我們關係日益密切,而顯得越來越重要的「同步化服務」

二流的Apple雲端服務

這幾年Apple從砍掉內建的YouTube App、推出自家地圖App與各式雲端服務,顯見亟於擺脫Google的陰影。但一路走來可謂跌跌撞撞,雲端已成為Apple的死穴。

不少Apple的鐵桿粉絲也承認,即使手上的機器全部都使用Apple的產品:MacBook Pro、iPhone、iPad、Safari瀏覽器、iCloud雲端服務,機器間的同步化也僅算得上偶爾「堪用」而已。

例如OS X 10.8.4 Mountain Lion與iOS上的Notes,內容總卡在「更新中」。雲端相簿、文件等同步速度也非常緩慢,即使Apple有一流的工業設計與優雅的使用者介面,但雲端服務似乎不是他們投入資源,致力改進的首選。從2000年就發表的iDisk、MobileMe 到今天的iCloud,已過去13年,Apple對這塊仍然乏善可陳。

加上Apple偏高的規格性能與收費比率,這使得使用者不得不投入其它服務供應商的懷抱。但原本iOS使用者可以腳踏兩條船地使用競爭對手的服務,這相安無事的局面,卻隨著競爭日益激烈被一一打破。

「讓對方的平台變得更難用」成為競爭奧步

在今年一月以前,Google的Gmail與日曆、通訊錄原本採用了微軟的EAS (Exchange ActiveSync)技術:只要更動其中一個裝置的文件內容,其它機器上的檔案就能同步更新。

但之後Google以「擁抱開放架構」為藉口,取消了EAS支援,讓iOS機器上Google服務改使用IMAP(Gmail)、CalDAV(日曆)、CardDAV(通訊錄)協定,如此一來iOS上的Google服務就變得沒那麼好用了。

EAS的價值在於它使用的是伺服器主動「推播」(push)的方式,而不像iOS必須每間隔一段時間要求下載;令今天iOS使用者必須不斷地撥動視窗,發出更新要求,才能得到以往的效果。而且iPhone上也有諸多限制,不若Android平台上原生的Google服務一樣地順暢。

今天「生態系統」之戰讓消費者被迫在兩大行動裝置平台間選邊站。消費者必須硬體、軟體、服務全部採用同一家的產品才能得到完整體驗,與自由市場的原則完全背道而馳;製造商以讓對手的平台更難用,而不是改進自家產品的競爭奧步,值得我們在下採購決策時特別注意,當我們對產品失望,改投另一方陣營時必須付出的代價,會比想像中大得多。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