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馬重登大位,王棄械投降

美麗島電子報/郭正亮 2013.09.08 00:00
特偵組選在立法院開議之前、王金平一早出國之際,突然公佈法務部長曾勇夫涉嫌承諾王金平為柯建銘關說案,引起各界譁然。爭議並不只因為涉案三人都位高權重,更因為特偵組的處理過程備受質疑:

一、特偵組事證只有對王柯監聽記錄,以及約談部份當事人記錄,完全沒有直接證據,不但遭到涉案三人全面否認,甚至包括承辦檢察官林秀濤也認為特偵組扭曲她的陳述本意,形同濫權解釋。

二、特偵組以簡訊通知,表示將召開「重大司法風紀事件結案記者會」,請媒體「切勿錯過」,如此大張旗鼓,仿佛將宣佈偵破重大弊案。但雷聲超大,雨點卻微不足道,特偵組顯然自知證據不夠充分,不敢直接提出訴訟,只敢移送「不敢打老虎」的監察院處理。如此曲折做法,顯示用意不在真正辦案,只在提出雷聲超大的政治警告。

三、特偵組要對立法院長申請監聽,是何等敏感大事,不可能不事先向國安高層報備,檢察總長黃世銘表示在調查本案之前,曾事先告知馬總統,等於承認馬不但早已知情,而且馬還批准對王訴諸監聽手段。

四、特偵組記者會之後,儘管因為證據力不足,曾勇夫力陳「絕對清白、要求對質」,馬卻一面倒採信特偵組說詞,不讓法務部和特偵組有對質機會,立即要求曾勇夫下台,急於造成難以挽回的既成事實。

馬劍指王金平,曾柯只是陪葬

曾勇夫辭職之後,馬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立刻以國民黨主席身份,責成國民黨秘書長曾永權通知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王金平,儘快結束馬來西亞度假回國,說明涉及司法關說之事。

事發至此,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特偵組的大張旗鼓,只是爲了敲山震虎,是爲了馬英九的最後出手,鋪設足以威懾政敵的權力舞台。司法關說案固然涉及黃世銘與曾勇夫的長期恩怨,但在兩位部長的恩怨底下,其實還潛藏著國民黨兩大天王的空前交手,曾勇夫+柯建銘只是碰巧陪葬而已。

畢竟,早從2005年7月國民黨主席之爭開始,馬王兩人互不對盤,早就是政壇的公開秘密。競選黨主席期間,馬陣營以「黑金」、「賄選」暗諷王金平,挺王的雲林縣農田水利會長張輝元反罵「馬英九不是人」,雙方開火毫不手軟。選後馬多次表示將預留第一副主席給王金平,王始終予以拒絕。

爲了營造黨內團結,馬不得不在2008年挺王續任立法院長,2012年也基於同樣理由,特別為王修改黨章,讓王續任第三次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繼續擔任國會議長,但兩人關係始終貌合神離,只是一路走來、相安無事而已。

儘管馬已經執政五年多,由於謹小慎微+法匠性格,始終謹守行政立法界限,儘量不侵犯王金平的院長職權,久而久之,王也習慣國會擁兵自重,越來越不把馬家軍放在眼裡。馬的孤芳自賞+政治潔癖,相對於王的善於協調+雨露均沾,使王得以逐步擴展出脫離馬控制的國會分配王國,不但把無黨籍也收編在內,甚至連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也成為拜把兄弟。

在馬的第一個總統任期(2008-12),馬在大選以220萬票差距大勝民進黨,連帶使國民黨立委搶佔將近四分之三席次,包括王金平在內的國民黨立委,對馬的超高聲望多表敬畏,立法院幾乎只是總統府+行政院的橡皮圖章。

但進入馬的第二個總統任期(2012- ),隨著美牛、油電雙漲、證所稅、年金改革、12年國教、核四公投、服貿協議等等不得人心政策的陸續出籠,馬的民調迅速跌到歷史低點,國民黨立委對馬的敬意已經消失殆盡,原本就與馬不對盤、長期擁兵自重的立法院長王金平,自然也採取冷眼旁觀姿態。

問題是,兩岸服貿協議眼看就要在明年元旦生效,最晚必須在立法院本會期通過;核四公投如要避免與明年七合一選舉撞期,也必須在本會期通過提案。但相較於馬的心急如焚,王仿佛事不關己,甚至還呼應在野黨主張,同意服貿協議必須「逐條審議、逐條表决」,表决之前必須舉辦16場公聽會,等於讓服貿過關添加空前障礙,馬看到「王不但不幫忙,還倒添亂」,氣在心裡卻無可奈何,遠在美國、通曉台灣政情、最了解馬的金溥聰,想必也痛感義憤填膺。

也難怪資深媒體人周玉蔻看到馬的決然出手,凸顯出如此強烈的戰略意圖,會如此評價:「這對馬是一次空前考驗:若處理了王金平,會被認為是鬥爭;但若不處理,馬就不只是軟腳蝦,還可能變成沒腿的人」。馬所面對的嚴峻情勢,可想見一般。

馬擒賊先擒王,直掐國會咽喉

握有情治大權的馬總統,早就熟知王金平的相關爭議案件,過去之所以遲未動手,只是因為大家相安無事,情勢沒有如此迫切而已。如今馬因為服貿協議+核四公投的截止日期就在眼前,不得不提前下馬威,威嚇王院長必須及早歸隊,在今年底前率領國民黨立委通過兩大爭議法案,實在是情勢所逼。

問題是,馬一方面要對王立威,另一方面又要爭取王力挺,二者之間的力道拿捏,政治算計也要恰到好處,否則很容易導致王不歡而散。幾經考慮,馬決定不從涉及經濟利益的爭議案件下手,改由必然引發輿論憤慨的司法關說案下手,正是兼顧了「壓力最大、停損最快、化敵為友最容易」的三大原則。

首先是壓力最大。司法關說案涉及人民最關切的「皇后貞操」,黃世銘的公眾形象又是如此嫉惡如仇,揭發王涉及司法關說案,可讓輿論壓力立刻撲向王,使王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資格備受爭議。馬身為國民黨主席,不管是要求王停權接受調查,或是取消王不分區立委資格,都將擁有判定王政治生死的絕對權力。

其次是停損最快。司法關說案的最大當事人曾勇夫,馬在第一時間就逼他下台,等於已經停損大半。由於本案並非經濟關說案,並沒有對價關係人,全案在曾下台之後,已經沒有蔓延擴大可能,完全在馬的掌控之下。

最後是化敵為友最容易。王是否涉嫌司法關說案並非本案焦點,關鍵在於特偵組大張旗鼓,已經足以敲山震虎,造成王的政治傷害,足以造成王的不分區立委資格備受爭議,使王完全陷入被動局面。對王來說,本案純屬政治案件,爭議可大可小,國民黨處罰的嚴重程度,完全取決於黨主席馬英九的仁慈與否。

筆者認為,面對突如其來的司法關說案,面對瞬間高漲的抗議聲浪,面對如此懸殊的籌碼對比,向來通權達變的王金平,已經毫無招架之力,只能選擇棄械投降,向馬表達絕對效忠,才能繼續保住權位。馬對王的招安過程,也必然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的嚴審態度,能否配合馬推動服貿協議+核四公投過關,正是兩大考驗指標。

馬出其不意,攻其虛門,使原本與馬並肩而立的王院長,突然全面陷入被動,不得不俯首稱臣。馬擒賊先擒王,拿下最難擺平的王金平,有如佔領立法院的戰略要塞,直掐國會咽喉。國民黨立委眼見王也不得不向馬歸順,見識到馬也有訴諸威嚇的黑暗面,未來即使要造反,恐怕也會低調多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