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2大關鍵延宕 治水紙上談兵

中時電子報/李明賢/台北報導 2013.09.06 00:00
康芮颱風重創台灣,各界檢討治水成效之際,防災的上位法源《國土計畫法》,去年底被政院打回票,至今還在內政部審議。環資部雖可統合河川治理權,組織法也仍躺在立法院。國土規畫和河川事權統一猶如治水關鍵的兩大環節,中央地方大打口水,卻無視已經延宕5年的兩大政策,無疑是治水成敗最大致命傷。

上位法源 立法太慢

「國土規畫、河川治理事權統一算是中上游治水國策,現在爭吵治水預算都是最末端(下游)的技術問題!」一名官員如此形容。而國土規畫、河川治權統一,因為立法進度緩慢,如今淪為紙上談兵,也讓官員感嘆不已。

從2008年上台後,馬英九總統已指示行政院長劉兆玄召開國土規畫會議,要從國土人口、產業、交通、永續發展全盤整合。結果,國土三法除濕地法完成立法,海岸法、國土計畫法,至今仍未跨出行政院大門。

特別是國土計畫法,內政部從98年開始密集召開公聽會、聯席審查會,去年11月5日一度送請行政院會審議,最後又被政院退回冰凍,最為可惜,前後5年搞不定一部法案,導致馬政府缺乏一部完整的治水上位政策法源。

而內政部版本的國土計畫法編列1000億元保育基金,做為危險區域強制遷移時的補償機制。倘若該法已實施,康芮颱風導致基隆民宅崩塌的危險區域,都可協調民眾搬遷遠離危險。

國土利用 整體規畫

內政部次長蕭家淇坦言,國土計畫法是防災上位政策,到底哪些土地能否開發、哪些需配合防災使用,都要從國土觀點重新考量,土地利用要配合防災需求。

不過,蕭家淇坦言,因為地方、學界對國土計畫法意見多,內政部會先推動區域計畫,作為國土計畫法上路前的過渡方案,明年底前上路。他說,未來每個縣市獨立一個區域計畫,由中央統籌調度,例如哪些屬於防災用地,哪些又是農業、產業、都市用地,政府必須有整體國土觀點,而非零碎的土地使用。

一條河流 5單位管

至於河川治理的事權統一,目前一條河分成中上游的水保局、林務局、農田水利處、營建署與下游的水利署,也是這次康芮風災最被詬病的一點。

研考會主委宋餘表示,倘若環資部成立,未來治水事權統一歸給環資部,就不會出現目前一條河5單位管理的現象。

宋餘俠解釋,水保局、林務局與水利署都將整併到環資部,等於從上游的集水區(林務局)、中游的森林與水分涵養(水保局)、下游的河川治理(水利署)事權統一;即使農田水利處仍屬於農業部,該處是用水單位,仍歸水利署調控。

「大氣、森林、土壤、水力整合為一,當然攸關治水防災!」宋餘俠強調環資部重要性,國會立法只缺臨門一腳,希望這次水患喚醒各界對環資部的重視。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主持行政院會也說,如何把國土計畫納入防災考量,將是擬訂治水政策的核心思考,治水應從整體國土規畫的角度著眼,才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