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治水 學者:不是拿錢就能解決

中央廣播電台/楊雨青 2013.09.02 00:00
連日豪雨導致南部多個縣市淹水嚴重,甚至引起中央及地方責任歸屬問題。學者認為,治水是動輒數十年的大工程,需要中央、地方一起坐下來好好談,不是拿錢就可以解決。此外,民眾也必須理解,在現在氣候劇烈變遷的情況下,淹水的情形將難以避免。

台灣中南部豪雨成災,多個縣市首長希望中央政府能再編列治水預算。對此,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張倉榮直言,現在氣候變遷,時雨量有時非常驚人,容易破壞水利設施,過去8年新台幣800億的治水預算雖有減緩淹水情況,但很難要求完全不會淹水。

張倉榮也指出,治水是項龐大又耗時的工程,不是拿錢就可以解決,像是地層下陷區,如果地質一直變動,工程怎麼做都沒有用。張倉榮:『(原音)很多是在地層下陷區,這些地方不能再下陷,不能再抽地下水。確定這些地區地質條件都穩定才能開始做工程,今天如果一個地方還在變化,那你怎麼做工程?就是效果就不好。』

張倉榮認為,面對治水,中央、地方跟民眾都要坐下來好好談,找出最好的方案,例如不能抽地下水的地區,附近民眾的職業可能就要改變,或是在農田旁做滯洪池、蓄水池等。此外,民眾也需要被教育,就算做了治水工程,面對現在劇烈的天候,還是很有可能淹水,他舉中國大陸的黃河為例,即使投入數萬人整治,依舊無法完全解決淹水問題。

張倉榮表示,每條河川的問題不盡相同,因此每個地區的治水策略也都不同,在治水工程完工後,也要做評估跟分析,確認相關工程的確有效,才比較完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