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桐島退社了》電影先是在金馬奇幻影展獲得絕佳口碑,片中以不同人物觀點來交互呈現同一時間發生的事件,作為片名和核心關鍵的「桐島」其實從頭到尾未曾登場,這兩個頗具興味的設定都來自原著小說作者朝井遼。雖不能說前所未見,但朝井遼這部大學時發表的處女作便如此細膩流暢,琢磨少女心境時的表現和剖析少男一樣拿手,確不枉幾位名家對他的讚賞。本書為朝井贏得小說昂新人獎,去年朝井更以描寫大學生就職活動的小說《何者》一舉拿下直木賞。
《聽說桐島退社了》電影有聚焦和高潮的考量,敘事改以單日的時間為軸。原著則或近或離地以「桐島退社」事件為引,用5位不同的男女角色為第一人稱,敘述6段日常切片及各自的內心小世界(末篇〈東原霞~14歲〉是日本出版文庫版時才新增,內容和意義上比較接近「番外篇」),同時背景織進不同主題的社團活動,進而摹寫出17歲這個橫切面上面臨的友誼、自我認同、戀情、家庭,以及對未來的迷惘。
書中念茲在茲、一再重申團體中自然而然分成的「上層」與「下層」,以及不論視角切到哪位主角,對校長所言「你們是一張潔白的畫布」的反應都是質疑和輕蔑,這兩點無論讀者認同與否,都是窺看日本高中生小宇宙裡苦悶和寂寞的一個窗口,讓人想像這根繃著的弦若進一步斷裂崩壞之後,隨時就會變成《告白》(時報)、乙一或平山夢明。
然而朝井遼在每一篇的收尾,都還是讓主角面對陽光,導演吉田大八更是以「下層」的涼也和「上層」的宏樹兩人的交手逆轉,來作為結尾的高潮。至於那位一直沒能露臉的桐島,雖不知他內心到底是何感想,但希望退社後的他,奔向的是更大的、超脫內心小宇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