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最後牧童 曹欽忠務農為榮

中央社/ 2013.08.28 00:00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28日電)「牛是有靈性的,我們都把牠當家人」,台灣最後的牧童曹欽忠對如何選牛、如何訓練如數家珍,他說,深耕台灣以務農為榮。

有5個女兒的曹欽忠自小就與牛為伍,大女兒曹民蓓大學念的是精緻農業,接受行政院農委會新農業運動「漂鳥計畫」,返鄉青年協助父親一起務農,並推廣農村體驗與休閒文化。

曹欽忠父女今天下午牽著台灣為數不多的正港台灣黃牛「勇壯」,參加「台灣奔牛節」記者會,成為現場目光焦點。

「勇壯」不斷閃躲暴走,被譽為「牛爸」的曹欽忠氣定神閒的牽引牛索擺姿勢,還準備了牛愛吃的狼尾草安撫牠。

「勇壯」已8歲了,不過仍然與16歲的媽媽住在一起。說到挑選牛隻技巧,曹欽忠說,祖父與父親都是牛販,牛眼睛的睫毛與眼睛是否明亮,代表血統是否純正;牛的長相涉及個性是否容易馴服,額頭上的髮線代表智慧,耕牛要靠90度的肩頭,牛尾巴長度要超過後膝蓋才會長壽,這些都是優良耕牛的條件。

台灣的農業逐漸萎縮轉型,且稻田多以機械耕耘取代,不過,曹欽忠位於台中市后里區的農地,仍堅持使用台灣黃牛耕種,所飼養的17頭牛中,有6頭為耕牛,另外,還有2頭為水牛。

「水牛代表客家的硬頸精神」,他說,遇到客家團體或學校戶外教學時,他會特別牽出水牛介紹。為了記者會,曹欽忠特別自己駕駛「勇壯」的專車,從台中北上。

台語車輛廣告「一台車凸歸台灣」,是曹欽忠一家人最佳寫照,曹民蓓今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形容,經常專車載著牛與家人一起旅行,「牛就是我們的家人」。

曹欽忠推動精緻農業與大學生回流,女兒首先響應,將近1000公斤的「勇壯」除了是明星牛,常在本土戲劇露臉,拍過「無米樂」紀錄片,也常在梯田、葡萄園耕作,這些地方是機械無法取代的。

曹欽忠被認為是「最後的牧童」,他笑笑說,其實,「在后里還是有一小部分村人守住最後的農業啦。」

台南善化牛墟、鹽水牛墟、雲林北港牛墟,曾經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牛墟市集之一,「牛墟」是早期交易牛隻的市集,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代的牛墟已經變成什麼都賣。

陽曆每旬3、6、9日,北港牛墟一大清早開市,中午收市。善化牛墟每旬2、5、8日開市,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曹欽忠說,現在已經沒有真正的牛隻交易。

從父祖輩的牛販,轉型為推動精緻農業,與農村教育文化,曹欽忠對牛情有獨鍾,為民眾導覽解說的過程,如魚得水。

牽著「勇壯」,脖子上牛鈴叮噹作響,因為牛有靈性,鈴鐺上的圖案有去邪鎮煞作用。他大聲一句「哈」的口令讓牛起步走,一牛一牧童的身影,消逝在板橋來往的車陣中。1020828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02年8月28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