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埃及流血衝突的背景

立報/本報訊 2013.08.26 00:00
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在埃及與中東多個國家綻放花朵,埃及民眾推翻總統穆巴拉克30多年的執政,選出第一位非軍人國家元首穆希。一時間,埃及的民主化似乎已經水到渠成。然而,才過了兩年左右,民眾便紛紛上街頭要求穆希下台,雙方相持不下。到了7月初,埃及軍人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總統。穆希的支持者穆斯林兄弟會(穆兄會)出來示威抗議。雙方僵持一陣,軍方終於派兵強制驅散示威者,造成巨大流血事件,千人左右死亡。一個舉世矚目的民主革命卻帶來血腥場面,令人深思。

埃及民主實驗釀成悲劇,原因複雜。穆希誠然要負重大責任。在他執政一年內,埃及經濟凋敝,失業率高。多數埃及人民所以會在上半年投入第一階段的示威,主要是一般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起的。他實在是不及格的執政者。但是,穆希缺乏自知之明,又過度依靠穆兄會的強力支持,終於造成軍人出來干預。而在少數派穆兄會的堅決抗爭下,又為軍人獲得藉口以武力驅散示威者。穆希無力振興經濟,又拙於應對抗議者,該是悲劇的重要因素。

但是,埃及的流血衝突還有更深刻的因素。穆斯林兄弟會的強悍,顯然與他們長期反對帝國主義的立場有關。特別是在政變後,軍人拉攏親西方勢力,包括基督教力量、自由主義者等等,作為臨時政府的主要班底。這不僅惹怒了較極端的穆兄會,對多數穆斯林信徒或埃及民族主義者也是極為不滿。因此,儘管穆兄會本身力量有限,同情者卻不在少數。何況,穆兄會85年來已經獲得阿拉伯世界廣泛的認同,許多國家都有穆兄會的組織,其綜合實力不可小視。

資本主義國家對埃及流血衝突的態度是十分矛盾。穆希是民主選舉產生的,這是戰後資本主義國家不斷鼓吹的方向。但是,穆希所屬的穆兄會卻是具有反帝、穆斯林主義的內涵,這顯然與基督教的民主文明相左。另方面,軍人干預又是歐美國家所期期以為不可的,但是,軍人拉出自由主義分子、基督教人士以及比較世俗化的遜尼教派,又是投合西方的口味。

從1798年埃及被拿破崙征服以來,埃及就一直在西歐資本主義強權的支配或殖民統治下。兩百年的控制甚至扭曲成「殖民有益論」,而產生了「東方主義」的西方主流論述。在兩次世界大戰,交戰的雙方都極力拉攏埃及人民為其效力,不惜承諾戰後獨立的誘餌。但是,事後都跳票了。兩百年的殖民統治加上一百年的虛假承諾,造成阿拉伯人民在戰後強烈的反帝與阿拉伯民族主義。因此,前總統穆巴拉克長期親西方的路線是前年埃及阿拉伯之春革命的潛在動力。同樣的潛在動力也影響今天埃及的衝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