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56 山陀兒 停班停課

庫倫卡面具演失智 找回愛情溫度

民生@報/陳小凌 2013.08.15 00:00
圖說:《安德魯與多莉妮》彩排。陳又維攝影。

【文/陳小凌】表情凝結、刻意失真的面具,打字機「嗒!嗒!」聲與大提琴弦音,時而和諧交融、時而尖銳衝突,巧妙訴說安德魯與多莉妮的情感互動時光。透過舞台上三位演員肢體的互動和延伸,藉助面具轉換,飾演超過14個角色,快速穿梭回憶與現實,串起數十年歲月時光,帶來無聲勝有聲的劇場表演《安德魯與多莉妮》。

8月16日至18日於台北中山堂中正廳,來自西班牙的庫倫卡劇團,以超越語言的方式,做超越界限的表演。在《安德魯與多莉妮》中,以面具及肢體劇場為橋樑,尋找跨越文字界線的表演語言,情感飽滿到能夠引發笑聲,卻也令觀眾從中感動得潸然淚下。

面具對劇團演員埃杜˙嘉魯嘉摩來說,是跳脫語言、傳遞情感的溝通方式:「面具限制了演員的聲音與表情,卻喚醒身體感官的敏銳知覺,讓表演者更精準地以肢體傳遞訊息。」,負責面具設計的嘉洛比涅˙英紹斯提說:「原本中性、無情感的面具,搭配肢體語言後,在觀賞者眼中產生喜怒哀樂的生動表情,這是面具無聲勝有聲的魔力所在,也讓觀眾得以專注感受情感的無聲交流,更投入參與整場演出。」

《安德魯與多莉妮》為庫倫卡劇團取材法國哲學家安德魯•高茲,寫給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妻子多莉妮的書信「最後一封情書」,舞臺上,掛滿照片的小房間為主要場景,敘述這對年邁夫妻時常因瑣事互起衝突,由於突如其來的阿茲海默症,為兩人關係重啟契機。

「你82歲,身高縮了6公分,體重只剩45公斤,但妳依然美麗、優雅,令人心動。我們一起生活了58年,可我比以前更愛你。我再次感到空虛咬嚙著我空洞的心,唯有你緊緊貼著我,才能將它填滿……。」,這是書中的一段情話,成為劇本發想起源,編劇及演員嘉洛比涅.英紹斯提說:「這齣戲並非哲學家的愛情自傳,安德魯與多莉妮可以是你我身邊任何人的寫照。」

劇團2010年成立,「庫倫卡(Kulunka)」源自西班牙東北部的巴斯克語,意指「母親抱著嬰兒,搖來搖去。」。三位成員平均年齡在35歲,《安德魯與多莉妮》是第一個作品,卻大獲好評,二年半內的演出版圖,橫越三大洲,20幾座大小城市,國際藝術節邀約不斷,臺灣是第18個國家,在臺北的演出將是第161場,在此之前已巡演尼泊爾、土耳其、多明尼加、阿根廷、俄國、挪威、芬蘭等不同國家,更獲得2011伯明翰歐洲戲劇節「最佳觀眾票選獎」及「最佳編劇獎」,2011哈瓦那國際戲劇節最佳外國演出獎。

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表示:此劇如同「阿茲海默版的鐵達尼號」,以倒敘的方式述說故事,劇中演員戴上面具,僅透過肢體表演具相當的困難度,成功凝聚舞臺與觀眾席的面具,不只是承載語言的工具,更煥發出自己的生命力。「科學家指出,在人類溝通的三元素中,語言所佔的比例只有7%,腔調38%,肢體卻高達55%。」使用面具不是一種限制,而是超越,擺脫了人們非要說點什麼的迷思。疏離的人臉卻更深入地連接情緒、啟動想像力,呼應觀賞者的個人經歷,與故事融為一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