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一把綠島手工琴 見證苦牢歲月

立報/本報訊 2013.08.13 00:00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來自綠島的一把小提琴,乘載政治受難者陳孟和15年的監禁歲月,以及對親人的思念。

看盡最黑暗的台灣

1930年出生於台北的陳孟和,求學階段橫跨日治時期和國民黨政府遷台。1949年,當時就讀台灣省立師範學院(現今的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的他,因為聽不懂國語,時值社會風氣亂、校園學習環境不佳,而興起了赴大陸念書的想法。無奈,高中同學得知此事竟向台北警總保安處密告,誣陷他要投共,陳孟和就在啟程那天,在基隆漁港的船上遭特務逮捕,被監禁了8個月。

第2次入獄是1952年,陳孟和至今想起仍覺荒唐。他就讀台北中學(現今的泰北高中)時,和一群喜愛念書的好朋友組成了「台灣省工委會學術研究會」,天南地北地談論國共內戰等議題,時過境遷,竟被同一位擔任台北警總保安處情報官的高中同學陷害,以「研究共產主義」的名目羅織入罪。他說,高中畢業後,當時7位成員有2位加入了共產黨組織,國民政府卻一併將研究會成員抓了起來,後來有4位被判了死刑。

抵達綠島之前,陳孟和形容1952年1到8月是最黑暗的時期。當時他被監禁在台北警總的保安處,每天遭受刑求與拷打。警方為了逼供,對政治犯灌水是常有的事,此外,還有用針插指縫、單用2隻大拇指將政治犯吊起。他還曾經看過一位《新生報》女記者被脫光衣服,吊起來用下體磨粗繩,隔天女記者咬舌自盡。

陳孟和幸運地沒被刑求,因為「他認罪了」,而認罪的名目是警方問他:「有無參與研究會?聊了些什麼?」當時,他老實回答:「聊了國共內戰的局勢」就算認罪。最後被判刑15年,褫奪公權10年。

甲板當琴身 線圈做琴弦

抵綠島監獄後,當時信件嚴令只能以國語書寫,陳孟和無法和父母聯繫,僅能和妹妹魚雁往返,妹妹成了他重要的精神支柱。他說,當時進入綠島新生訓導處時,集中營正流行一股音樂風,很多被囚禁的政治犯把被颱風吹倒的樹木製成吉他,「那時期至少有100、200把吉他出產。」

陳孟和於是興起製作小提琴的念頭,他知道學習小提琴最適學齡在4、5歲,暗自期許能在外甥女5歲前製作完成,送給外甥女。

他拜託妹妹蒐集小提琴的相關樂器、樂理書籍,好著手研究小提琴的構造,正好當時同樣被關入獄的台大醫生蘇友朋擁有一把義大利製的小提琴,在有現成範本參考下,陳孟和便開始尋找材料。

「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堅硬,必須由厚度達3公分木板製成。」陳孟和說,當時尋遍綠島,都找不到厚度3公分的完整木板,後來想到時常出入漁村的漁船,靈機一動取了漁船甲板來用。小提琴的4根琴弦則取自漁船上的鋼纜,不過因為小提琴的第3、4根弦較粗,用來詮釋低音,他便取用了電器室壞掉變壓器裡的線圈,加以纏繞原本的鋼線。

弓的部分則以林投樹的根製成,陳孟和說,林投樹的根當時被廣泛應用在毛刷、胡琴的弓、假鬍子道具上,他將林投樹的根拿到水底下,用石頭敲呀敲,敲出纖維,製成小提琴的弓。

陳孟和前後花了1年時間製作小提琴,從尋找素材、雕刻到組合,他說:「這一刀一刀的刻劃,都寄託了對妹妹的思念之情。」小提琴寄回台灣時,外甥女剛好5歲,雖然外甥女對小提琴興致缺缺,不過,在他離開綠島,回到台灣時,外甥女用了陳孟和製作的小提琴,演奏了《小星星》一曲。

人權籌備處主任王逸群表示,文物是記憶一個時代具體化的物件。陳孟和說,他在1967年釋放歸台,仍被控制直到2000年7月,不得參與選舉,每個月警察會進行1到2次名為戶口檢查的「思想檢查」。他深信,將小提琴保存下來,是給後代子孫回顧歷史的最佳見證。

因涉及參予「台灣省工委會學術研究會」,在1952年被羅織入獄的陳孟和(左),利用綠島在地素材製作小提琴送給外甥女。就讀北成國小音樂班的張語旆(右)深受陳孟和的故事感動,在現場演奏《流浪者之歌》。(圖/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文/郭琇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