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既生蘇何生蔡?

美麗島電子報/陳淞山 2013.08.13 00:00
民進黨內比中國政策轉型更難處理的「蘇蔡關係」,終於因為國是會議雙英會的前提要件爭議而再度浮上檯面,這是相當棘手且難解的敏感話題,民進黨內大部分有識之士都瞭解但又束手無策,最後,可能成為民進黨想要重返執政的致命傷。

其實,蘇與蔡都是民進黨內公認的總統級戰將,無論由誰出馬角逐總統,大家都會全力支持力挺,但從國民黨下屆總統提名的可能人選分析,倘若由王金平或吳敦義出線,蘇、蔡都可抗衡,可是若是由年輕輩份的朱立倫出馬,則唯有蔡英文適合與之匹敵,因為屆時蘇貞昌已近70歲了,把他與朱立倫擺在一起來選,蘇已未戰先敗。

因此,倘若蘇蔡關係無法理順且又放任不管,就是民進黨的大災難,無論由誰出馬競選,贏的機會還是相當地渺茫!可是,也因為蘇與蔡的政治性格都很難搞,要他們冷靜坐下來溝通協調都不大可能,黨內又無「大人」可以從中勸和,硬碰硬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此從2012的總統初選到大選過程便可得到印證!

所以,目前看起來只有剩下「制度」的方法才能處理蘇蔡關係,否則雙方繼續糾葛在無謂的問題上較勁,再繼續內鬥內耗,誰也討不到任何便宜,傷害的只是政黨形象,是讓重返執政的「台灣夢」更加難圓罷了!

其實,明年黨主席選舉是解決蘇、蔡關係的時間點,倘若能有較具創新的前瞻性思考,或許就有機會一勞永逸加以解套。

第一種方法,就是讓蘇、蔡同時參選黨主席,讓他們事先切結承諾,選輸便不能參選總統。

第二種方法,就是黨內協商建立新制度,下屆黨主席必須超然中立,不能參選下屆總統,也就是說擔任黨主席者不能兼任總統提名人,讓蘇、蔡公平競爭,不要用黨主席的資源與職位影響總統初選的結果。

第三種方法,就是黨主席與總統初選同時舉行(因為黨主席是黨員直選產生,總統提名是全民調制度),蘇與蔡都可同時參選兩者,畢其功於一役,提早解決蘇蔡關係的問題。

或許還有其他的制度性方法可處理蘇蔡關係,或許雙方當事人還可能因為黨內協調結果而泯恩仇,但至少上述三種方法的提出與建議,是希望大家用黨的團結力量與壓力,來迫使蔡蘇兩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共創雙贏的機會。

當年的「長扁關係」,是君子之爭,是格局與氣度之爭,所以,能夠圓滿落幕,化阻力為助力,民進黨終於在外界不看好的政治情勢下打下首都市長的灘頭堡,謝長廷當時的退讓「功不可沒」。如今,蘇蔡關係未曾稍解,雙方人馬互槓、互嗆的明爭暗鬥已是「路人皆知」,就連馬總統都可以見縫插針讓蘇蔡緊繃關係達到沸騰,順勢轉移了是否該召開國是會議的政治焦點。換言之,蔡的「內傷」,蘇的「內耗」,正是提供馬政府無能主政,國民黨繼續執政的「政治溫床」,民進黨人怎能不引以為戒呢?

蘇、蔡辦公室的距離只有半哩遠,但兩人的政治裂痕與心結卻像寬廣的長河,遙不可及,這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內憂」;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轉型與否,是執政的最後一哩路,是「內憂」也是「外患」,因此,從謝長廷、賴清德、陳菊與其他政治菁英的登陸訪港做起,試圖改變「外患」的政治環境及情勢,再繞道來處理、面對中國政策轉型的「內憂」問題,看起來問題應可解。然而,誠如前立委郭正亮文章所言:「國是會議救不了民進黨」,但是國是會議的問題其實也清楚擺明了「救民進黨的策略與方法」,唯有「制度化」解決蘇蔡關係的「內憂」,才能讓民進黨重返執政只剩半哩路了,不是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