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白衫軍震撼力 野百合世代:公民運動與政黨分途

中時電子報/朱真楷、舒子榕/專題報導 2013.08.11 00:00
洪仲丘案引爆公民運動,帶給政黨重要啟示,本報訪問多位野百合學運要角,大都認為台灣進入公民社會與政黨政治「專業分工」階段,對民主推進是良性發展;不過,也有當年學運幹部感嘆說「過去10多年來,當社會對某個事件不滿時,往往會將希望投射至反對黨,為何這種期待愈來愈小?」

民國79年,9名台大學生不滿國大代表擴權牟利等現象,在中正紀念堂發起靜坐,短短6天內,掀起逾6千名學生參與的野百合學運,促成往後解散國民大會、召開國是會議等4大主張。

時至今日,當年學運世代對於白衫軍能量,也頗有感觸。野百合學運領袖鄭文燦,對白衫軍做了這樣的註解。他說,公民社會的力量已成熟,儘管眼前這股聲浪是批評當局,將來也可能用來監督民進黨。所以,這種發展不能解讀為對哪個政黨好或壞。但無論如何,當一群「價值中立」的公民,開始有能量突破政治僵局,這對民主發展當然是好事。

投身當年學運、民進黨立委鄭麗君則提到,今日公民運動變得更有號召力與動員力,顯示公民意識正逐漸升高。

她也說,政黨不應憂慮是否要搶回公民運動的主導權,而應該透過民意互動,在政治體制層面推動制度性改革,平時則提出政黨自己的政策論述,讓公民去選擇。

不過,1名野百合幹部坦言,有人說反對黨已走向邊緣,原因就是「在野黨歷經體制洗禮後走向世俗化;任何思考,都是著眼於自身政治位置,不再具有理想性格」。

他認為,在洪案之前,包括文林苑、大埔等,外界都難以看清在野黨立場,久而久之,當然會與各種社會力脫鉤。若持續下去,總有一天也會變成被反對的對象。

不過,林佳龍樂觀表示,很多人批評民進黨被社運取代,「我看見的是,台灣政治走入另個階段,也就是政治人物扮演專業的政治角色,公民社會則負責主導議題,只要有足夠能量浮上檯面引起更多共鳴,就會換政黨接手,進行立法及制度改革」。

「我們必須清楚了解自己的角色在哪!」林佳龍說,以洪案為例,25萬人走上街頭的社會力爆發後,最後仍須進入法律程序;這是政黨政治與公民社會的良性發展,不該用彼消我長的角度解讀。

鄭文燦還說,白衫軍成功,彰顯公民社會已成熟到一定程度,任何政黨,都必須學習「回應」這股能量,因為「既然會監督執政黨,當然也會監督在野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