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自經區上路 民團憂擴大貧富差距

立報/本報訊 2013.08.08 00:00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兩岸服貿爭議未歇,行政院8日宣布第一階段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計劃。民間團體痛批,自經區是「假自由之名,行剝削勞工、掏空產業之實」的把戲,政府利用各項租稅優惠、勞動條件鬆綁來吸引外資,只會擴大台灣的貧富差距,惡化台灣的醫療、農業發展。

自經區第一階段以「五海一空」(基隆、蘇澳、台北、台中、高雄5港及桃園航空城),再加上屏東農業生技園區為核心,並以「境內關外」結合「前店後廠、委外加工」的營運模式,推動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及產業合作,未來擬加入金融業等產業,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表示,未來只要經建會和主管機關協調出具體做法,陳報行政院,便可納入自經區第一階段的推動範圍,所以產業活動不僅4項,而是「4+N」項。

不過,全民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擔憂指出,目前台灣尚有150個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政府沒有想辦法改善或是增加公共資金的挹注,只顧著在自經區開辦國際醫療,她說,醫院一旦營利化,將會惡化台灣醫療商品化的發展,人民看病自費的比例將提高,台灣的醫士人力會向營利機構流動。

滕西華強調,醫院大舉開放營利後,政府的公共投資會極速撤退,屆時全民健保的困境會更嚴重,這將擴大醫療階級化。

▲全民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自經區對醫療營利化的開放,未來將造成國內醫療階層化的問題。(圖文/楊子磊)

就農業加值面來說,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許博任表示,農產加工是農民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平衡產銷失衡的重要手段,但現在政府透過自經區,變相開放外國農產品原料免稅來台,這將扼殺台灣小農想透過農產加工提昇收入的最後一條路,最後得利的將是食品加工財團。

民間團體還批評,政府落入了「低稅賦才能吸引外資」的迷思。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表示,政府沒有先做稅式支出估算,就在自經區提供多項減稅政策,包括農工原料免關稅、營業稅和貨物稅,外商提供區內需要的專利、授權可免稅,外國人士來台工作前3年綜所稅只要繳一半等,這將深化台灣貧富差距,造成國家財政體系的崩潰。

清大電機系教授呂忠津也說,過去馬政府為了吸引外資,還將營業稅從25%降到14%,卻沒見外資投資市場起色,非但無法達到救經濟目的,還損失了稅收,深化租稅的不公現象。

不僅如此,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為了配合自經區的推動,勞委會職訓局最近放寬外國白領人士來台條件,不用任何工作經驗就可來台,這將會排擠到台灣年輕人的就業機會,甚至帶動台灣勞動條件的下修、鬆綁。

▲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表示,自經區內的業者享有可觀的租稅優惠,將來一旦演變為削價競爭的局面,將對本地的企業主造成重大的打擊。(圖文/楊子磊)

針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推動計畫,行政院經建會估算,預期明年民間投資將會增加2百億元、國內生產毛額可增加3百億元、創造1萬3千就業人數,2015年自由貿易港區的貿易值可望突破1兆元。

衛福部部長邱文達表示,自經區的國際醫療是仿照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醫療服務中心,讓醫療服務的效率提高,更有制度化,目前後廠已有39家醫院簽署。預估2015年國際醫療服務人次可達30萬人,產值高達150億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