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瞭望台:白衫軍的變革和局限

立報/本報訊 2013.08.07 00:00
■曾健民

先不討論它是基於什麼原動力,有25萬年輕人一同穿白衫上凱道抗議,本身就是一件壯舉,值得大書特書,更應該深刻反思。更何況,它衝破了一向以民主自居卻少數壟斷的政府、立法當局的保守外殼,3天內就把軍事審判權移歸一般司法系統,直接使原落入軍審黑箱的洪仲丘命案得以脫身,接受一般司法的審判;這是近1個月來身受煎熬的洪家家屬以及感同身受的廣大民眾的最大勝利。雖然接下來仍要面對漫長的司法鬥爭,但是至少它已推倒了台灣半世紀以上軍事戒嚴遺留的最後殘骸。

就像所有的變革必定引發反動勢力的反撲一樣,在這過程中軍方保守力量一再掩蔽、抗拒和阻撓;從軍法系統、陸軍司令部到郝柏村祭出軍心、軍譽以及「國家存亡」的大旗,試圖保護其既得利益和地位。這股勢力,在過去台灣內戰和冷戰結構下的反共戒嚴時期,拿著刺刀和軍法站在台灣社會頭頂上,大家聞風喪膽。50歲以上的人都有經驗,只要聽到「軍法辦!」就等於入鬼門關下地獄。從50年代一直持續到70年代的白色恐怖,有上千上萬的熱血青年被送進軍法庭,遭處決,關黑牢。就是在這樣的刺刀保護下,誕生了台灣的資本主義社會,乃至今天的新興資產階級和政權。這個原本應該退出歷史舞台的軍方勢力,在複雜的兩岸關係中又獲得了生息,但它畢竟已脫離了台灣快速變化的現實,成了一具壓在青年身心上的歷史殘骸。

洪案只是一個起爆劑,它點燃了大家感同身受的憤怒。這種單純的義憤召喚了25萬人走上凱道,雖然沒有疾風只有蠟燭,但在當前台灣的選票政治中很快就聚焦成政治壓力,把這個軍事戒嚴的殘骸丟進了歷史垃圾桶。即便有媒體批評立法院讓《軍事審判法》修法2小時過關,是「民粹立法」,但有哪種變革不是靠民粹力量的!

然而,我們也要認識到這個變革的局限性。它只是將《軍事審判法》在承平時期移歸一般司法管轄,戰時還是歸軍管,即便如此,也觸發了軍中派系的激烈內鬥。它並沒有真正觸動到軍方的核心結構,而軍方結構正是洪案的本質所在。弔詭的是,維持或強化台灣軍方結構的,卻正如民進黨在6月6日發表的台灣《國防政策藍皮書》中所表現的:若未來民進黨上台,將會大幅提高軍費,以國防預算占台灣GDP的3%為目標,並擴大與美日的合作。同時訪美的蘇貞昌也表示:感謝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台灣的政權、政黨雖然迫於民氣修改了軍審法,但是並沒有改變長期軍事第一的宿命,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至於有人把白衫軍美化成台灣已進入「公民社會」,並誇張成大陸民眾看了「淚崩」稱羨不已,這種以此「驕妻妾」的心理只可說是一種「部落心態」吧!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